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培训环节
时间:2023-04-11 23:2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近年来,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被认为是最好的就业群体,但事实上,我们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许多雇主找不到满意的人才。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从教学改革入手,全面提高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整合作用,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提高创新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1]。同样,我们也适用于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互联网深度融入高职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互联网+课程教学”,将在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1软件技术专业“互联网+课程教学”特点
与其他专业“互联网+课程教学”相比,软件技术专业具有以下特点:(1)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信息化。与其他专业相比,软件技术课程更难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课程教学方法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点,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教学平台,课程教学由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组织,使学生能够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非线性的。软件技术课程的教学往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分散重组。因此,软件技术课程非常适合非线性处理,即教学内容不是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组织,而是以有机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3)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形式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遇到了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学习兴趣需要调动等一系列问题。“线上+线下”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即在互联网的大力支持下,课程教学可以尽可能体现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4)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共享。经调查,软件技术课程资源在互联网上最为丰富,包括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迫在眉睫。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资源完全放在网上,包括微课、多媒体课件等在线资源。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学生都可以参考、学习和分享。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学生素质不高
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有统一招生和单一招生两种。统一招生是通过全国高考的形式,但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往往是高考成绩较低的学生;然而,单一招生是由学校自己组织的,学生的素质往往低于统一招生。这些学生包括应届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对口学生,甚至是报名参加高考的社会学生。因此,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并不高。软件技术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技术专业,学生和家长普遍对职业专业不乐观,导致填报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素质差,给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2教师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毕业,二是企业引进。目前,高职院校的软件教师大多直接来自学校,许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就业。这些教师具有理论知识丰富、项目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也有一些教师是从企业引进的,这些教师确实有优势,技术更前沿,但这些教师有及时性,由于软件技术的更新,这些教师缺乏企业学习,技术过时和缺陷现象,导致高职软件技术教师整体能力不足。
2.3课堂实验培训条件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职业技术专业的显著特点是需要具备完整的实习和培训条件,尤其是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在不断的技能培训中积累和提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只能勉强满足计算机机房,有些学校甚至机房的配置也不能完全满足软件开发的要求,更不用说其他专业课程的实验培训平台了。
2.4校本培训教材开发未及时跟进
培训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培训环节,培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材料。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培训材料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市场上出版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实践,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和教材质量上。开发自编校本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培训要求,但教师精力有限,不能覆盖所有专业培训教材。出版社开发的培训教材往往不能满足师生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培训教材主要体现在质量不符合要求,教学时间也缺乏必要的支持。因此,校本培训教材的开发没有及时跟进,使得学生在专业培训中没有统一的指导,导致学生培训环节操作性差,效果差。
2.5校外实习基地未落实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加强技能进行综合培训的主要场所,但相比之下,学校更注重校内培训环节。因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重视,导致校外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毕业前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佳预演场所,但就业安排往往是随意的,学生很少选择完全相应的软件开发岗位[2]。
2.6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高职软件开发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是技能考核,即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通常的分数包括学生的家庭作业、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分数是笔试或计算机考试分数。这种评估方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评估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