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学徒(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实施班级管理
时间:2023-04-19 23: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认知学徒制理论
认知学徒制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柯林斯和布朗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环境。认知学徒制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了传统学徒制的示范、指导和脚手架支撑,克服了传统学徒制中专家思维不可见、学校教育中知识教学脱离实践场景的缺点,将学徒制的优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学习者渗透到专家实践的真实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1]。认知学徒制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致力于引导学生关注专家在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解决复杂任务或问题时使用的推理过程和认知/元认知策略,注重学习者的反思和学习内容的清晰表达,采用社会教学组织的形式,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和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者的“适应性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建设
现代学徒以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养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为目标,以学徒(学生)技术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和双导师联合教学知识技能为支持,建立健全分段教育、多参与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育培训模式。学徒(学生)在学校期间主要实施班级管理,辅以小组管理,企业期间主要实施小组管理,辅以班级管理。
(1)教学模式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与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集团304研究所密切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在完善协同教育机制、共同实施精英培养工程建设、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形成了现代学徒培养模式的特色专业,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省内外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建设和现代学徒制实施提供了参考。
(2)教学实践
认知学徒模式包括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为创造有效支持认知学徒制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框架。内容包括学科知识、启发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软件开发基础知识、各种开发工具);方法包括建模、指导、脚手架建设、脚手架拆除、表达清晰、反思、探索(软件开发过程中师傅带徒弟完成软件开发实践);序列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战略(软件开发模块、软件系统、云平台等复杂性);社会性包括情景学习、社会互动、专家实践文化、内部动机刺激、合作与竞争(软件开发与实践一体化培训室、大师工作室、河北软件研发与交付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04研究所)[2]。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和企业软件开发大师通过情景学习、社会互动、合作和竞争,通过建模、指导、脚手架建设和拆除、清晰表达、反思、探索、软件开发学习和实践学科知识、启发策略、控制策略、学习策略进入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