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软件技术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
时间:2023-04-29 23:2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创新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第一时间掌握企业使用的先进技术,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主要从培训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3]。
1.1双周课程培训
在为期18周的教学周中,每门专业课程16周完成知识点教学,最后两周开展小项目实践。每门课程的知识让学生在最后两周的课程培训中综合运用,本项目的实践课程由培训机构的教师授课,以提高项目的实用性。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先感性再理性,先实践再理论”的原则,首先引入例子,让学生有感性的理解,然后用实践升华理论知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基础知识。其中,技能点培训由多个小型培训单元组成。通过“看、做、教、评”的循环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效整合所学知识点,充分发挥实际应用水平。
1.2独立项目培训
完成几门课程培训后,学生将个人完成更完整的项目。项目培训相当于传统教育的小学实习。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独立实践更完整的项目,是对所学知识的考验。本课程采用双教师制度,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同时授课。学校教师主要是助教,不仅学习知识应用技能,而且随时弥补企业教师教学方法的不足。
1.3企业实训
这个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通过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以“项目团队”的工作方式完成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与项目培训一样,这个环节也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是,项目培训是个人技能,需要个人知识和能力来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企业培训是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应用问题。这一阶段的培训目标是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和专业导师共同作用于学生,有效提高学生的项目执行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4]。
1.4阿里云培训平台
阿里云培训平台为用户提供严谨、实用的云计算、大数据、云安全和人工智能系统在线课程和实验环境,在学习过程中,高级课程内容,结合突破节点测试和在线认证,不断缓和,加深用户对技术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技术人才。同时,学生通过阿里云人才交流平台获得职业成长的机会。
2、思考“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
“校企”合作模式解决了教师、学生培训和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一种典型而成功的学习模式。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2.1教师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部分课程由学校教师授课。由于企业工程师可能无法与学校教师深入沟通,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足、培训无法正常开展、临时补充知识等情况[5]。要避免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不断沟通,还需要企业委派相对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参与。
2.2及时纠正课程体系中的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一般每届制定一份,每份培养计划负责三年的培养。软件技术更新速度快。为了培养直接工作的学生,培训计划中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调整,使课程知识点与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相衔接。
2.3培养多元化就业问题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层次的知识掌握。如何安排多元化就业是人才培养的难点。要不断挖掘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潜力,使课程体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多层次的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比如掌握一般知识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销售和维护,掌握中等知识的学生可能从事代码编写,能力好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设计。多元化就业需要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
3.结语
促进“产业与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功能和企业的作用,是培养高职学生成为技术人才的途径之一。只有当企业变得积极、学校合作、校园成为工厂时,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直接就业。本文分享了软件技术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旨在探讨和促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同时,对其他专业的校企合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