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人力资本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正相关
时间:2022-02-01 18:48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全国和三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收敛条件,东部地区的收敛性相对较弱,三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缩小。各地区变量的解释对变量的影响和重要性是不同的,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呈正相关,但重要性没有通过测试,表明机械化水平虽然在缩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明显,各地区机械化使用不平衡24。东部、中部地区收敛明显,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收敛,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利用率低,未来一定时期还需要增加机械化利用率的推广,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加强农业劳动工具补贴,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力资本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正相关,即人力资本有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而促进收敛。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系数并不明显。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本,特别是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后,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人的素质。
就财政支出而言,它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收敛方面发挥着最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国家财政支持,可以支持农业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缩小区域差距,中央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倾向于中西部地区政策,从多方面融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节水农业,有效配置农业资源。
就交通位置而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收敛的影响是积极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生产数据和农产品的运输,缩短了与市场的距离。
就工业化水平而言,全国与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呈负相关,这与预期不符,说明工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东部地区的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收敛,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快生产模式转型,以新的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
就农业结构而言,国家和西部地区的系数为正,这表明它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收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系数为负,这表明它导致了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差异的扩大。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粮食安全。国家应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确保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法测量2001-2012年全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克服了部分研究指标体系的不完善和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利用重心转移和ESDA讨论其空间偏移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收敛。
2001-2012年,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区域差异明显。在空间上,从东到中再到西的梯度呈下降趋势。同时,空间差异缩小,呈现收敛趋势。从类型划分来看,东、中、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水平较高;黑龙江、辽宁、天津、河北、山东、广东、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新疆处于较高水平;吉林、内蒙古、山西、安徽、四川、重庆、海南、广西处于低水平。
从重心转移的演变轨迹来看,重心偏向西南。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总体Moran的SI值显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空间。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收敛,发现存在β收敛,从而检验β绝对收敛的存在和β条件收敛,发现各地区的解释变量对变量的影响和重要性不同,从国家和三个区域层面、农业机械化水平、人力资本、财政支持、交通位置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呈正相关,特别是财政支出和交通位置最大,工业化水平和农业结构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为此,中央政府需要调整财政农业支持结构,重点关注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创新。同时,各地区需要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改变发展模式,发展生态、节水农业,注重与农业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依托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增加附加值,注重区域间合作,协调各地区农业发展,提高中国农业整体水平,优化空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