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推广体系平衡状态
时间:2022-08-03 22:11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复杂系统中自组织运动规律的强方法论理论,解释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耗散结构的基本条件:
(1)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即系统内各区域的物质和能量分布极不平衡,差距很大。
(2)系统的开放性。也就是说,只有当系统处于开放状态,从外部补充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系统才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3)系统中不同元素之间存在非线性机制。即事物元素以三维网络的形式相互作用。
(4)起伏现象。通过系统中的反馈机制,过系统中的反馈机制放大,从而影响系统原有的整体稳定性,使系统不稳定,超过原有的稳定阈值,进入新的系统状态。
从这一理论来看,农业推广体系“远离平衡态”是其有序发展的内在根源,是农业推广体系的根源“开放性”是其有序发展的前提,“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农业推广工作有序开展的外部动力,“涨落”是农业推广体系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我国政府农业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对我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2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政府农业推广体系的分析
2.中国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平衡状态
2.1.1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机会少,知识面窄
非专业技术人员在我国农业推广队伍中的比例过高,非平衡态表现不明显。据统计,全国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中,只有38名具有农业专业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3%。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中,每年只有9名.7%的人能得到培训机会,培训时间只有一周左右;每年只有2%的人能得到3个多月的培训机会。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仅11人.1%,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员不到60%;在乡镇级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0%.3%,只有近60%的人具有大中专学历,而其他人(包括高中、初中及其同等学历)则占30%~40%,34%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创收和行政工作[2]。我国农业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学历高、素质高、技术精湛的推广人员比例很低,推广体系缺乏必要的不平衡因素,导致系统不平衡表现不明显。
2.1.2.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接受科技创新能力差
农民群体文化素质低,表现出系统的平衡。中国农村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至今仍是农业技术平衡发展的障碍。据统计,我国近9亿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小学及以下学历占38%.初中文化程度占49%.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1%.大专以上学历仅占0%.6%,科学素质水平仅为城市居民的1/6左右,每年还有1%.3亿多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例不到20%[3]。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的平衡直接阻碍了农民行为的变化,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难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