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绿色农业兼顾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时间:2023-06-05 23:02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引言
 
绿色农业兼顾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目标和质量标准明确,注重人与自然、农业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绿色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绿色食品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委托地方绿色食品管理机构42家,其中省级35家,地级市7家;省委托地方市管理机构180家,县级管理机构840家。全国各级管理机构约有2400人。绿色食品环境指定监测机构71家,产品指定检测机构38家。绿色食品专家团队由来自全国各地70多个专业的439名专家组成。
 
2.2绿色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09年,全国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297家,产品5865家。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6003家,较2008年增长2.3家%,与2008年相比,产品达到15707种,减少1.7%。绿色食品、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肉类、水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比2008年增长21.8亿元%,出口额达到21.6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6%。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27万hm2,约占全国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8万hm2%。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63家、1090家,分别占30家%和20%。绿色食品质量年度抽检合格率达到98.8.8%,比2008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
 
3.1中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3.1.1.资源环境优势
 
发展绿色农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良好的环境质量。选择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时,要求周边一定距离内无污染源,农田大气、农田灌溉用水、农田土壤均符合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质量标准。中国土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绿色农业所需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多样,物种资源异常丰富;同时,工业污染相对较轻,天然草原广阔,是生产绿色农产品的理想场所。
 
3.1.22产业发展管理模式的优势
 
按照“保护环境、安全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理念,我国建立了“基于技术标准、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绿色农业发展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建立了一套“从土地到餐桌”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由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组成的工作体系,建立了涵盖原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特殊生产数据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
 
3.2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劣势分析
 
3.2.1.工业规模劣势
 
绿色农产品年产量在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绿色食品中7种主要产品(大米、面粉、食用油、水果、茶、肉、液体乳、乳制品)仍较小,只有液体乳、乳制品、茶占比例略高,但整体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化模式。
 
3.2.2产业布局劣势
 
除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山西、江苏、四川、福建、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发展规模较大、区域集中度较高外,其他地区分布相对零星、分散,不利于发挥地理优势和规模效应。在绿色农业布局中,没有统一规划,各地区和企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3.2.3.产品结构的缺点
 
绿色食品产品总量少,结构不合理,品种相对单一,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t,比2009年增长2.9%。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t,下降0.3%;早稻3132万t下降6.1%;秋粮39199万t,增长4.8%。油料产量增长2.7%,糖料下降1.9%。2010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780万t,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t,增长3.70万t%。从2006年至2010年的粮食产量和增长速度来看,虽然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并不稳定。绿色食品产品的增长比例也在波动,即结构与品种的比例不协调,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市场上需求量大的畜禽肉类和水产品所占比例较小。产品数量少,难以形成独特、吸引力强的绿色食品市场,消费者选择空间小,导致消费成本高。
 
3.2.4.工业组织的劣势
 
绿色农民小、弱、散、乱,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区域分布方面,几乎每个省都有一定数量的绿色农产品企业,但龙头企业比例小,一般生产规模小;产品加工链短,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缺乏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