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戏剧情节中的“戏外戏”

时间:2022-01-15 21:34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舞台性是指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等舞台表演所必需的用具和电影,以及在电视剧中表演演员的器具。大道具(如桌子、椅子、床、机器等),小道具(杯、壶、瓶等)和装饰道具(如书籍、绘画、镜框等),随身携带的道具(如烟袋、背包、警棍等)四类,其中随身携带的小道具(如:酒杯、水壶、花瓶等)和道具(如烟袋、背包、警棍等)。
认识和把握舞台道具审美特点,对舞台道具设计具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提高品位、增加美感的重要作用。因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戏剧道具设计中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发表了几点浅见,使之成为“玉石”。
一、舞台布景的“外景”
在舞台艺术中,道具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多种造型手段来创造舞台环境,渲染舞台气氛,塑造人物的外在形象。所以,舞台道具的美学特点,首先体现在舞台布景的“外景”上。
大家都知道,舞台布景是固定的,而且通常是不变的。甚至现代出现的高科技电脑投射三维动画布景,虽然场景变换了,但也相对地将大屏幕固定在舞台天幕位置。
与道具相比,所谓的“景外景物”,也就是通过道具的奇效,创造出一种场景外的“景物”。这「景致」生动多变,又能充分调动观众的艺术想象与艺术重构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景形象。
这里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戏剧《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大锄头,就是凝聚在河北保定农民暴动的典型历史环境。戏台上的「一桌二椅」,有时指大厅、前厅、有时指客堂、内室、书房,也可表示山坡、城楼、船舶、卧床等,可表示坡地、城楼、船舶、卧床等,是一种「多用」之用。《风旗》、《水旗》、《火旗》、《云》、《山》、《帐》等,都是用象征化、图案化等艺术手段来表现的。
二、戏剧情节中的“戏外戏”
良好的舞台道具,不仅为戏剧情节服务,更成为戏剧情节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戏外戏”,回味无穷,令人惊叹。对此,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戏剧的第一幕墙上有猎枪,那就让猎枪在关上前响。”说明在剧情的展开和剧情的穿插中,一定要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
对此,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戏剧《一双绣花鞋》中的绣花鞋,就成了贯穿整个剧情节的重点;又如话剧小品《卖拐》中的拐杖,《卖车》中的拐杖,以及《卖车》中的轮椅车,成为整个戏剧情节的焦点。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贯穿的道具,那么这些戏剧肯定不会成为戏剧。不过,道具一丢,全剧全无。
而戏剧中的“戏外戏”中的道具则多得多。比如三上轿里的轿子,《炼印》里的官印,《乌龙院》里的布袋,审判头骨(以红布包盔头骨)、《盗仙草》中的仙草、玉簪中的玉簪、在《琵琶记》中,琵琶、乌盆、宝剑、宝剑、“红拂”——《红尘》中的红尘,无不是“戏台”道具的杰作。
三、人物形象中的“外手”
道具和服装、化妆一样,都是为了塑造演员的外在形象。但这种道具「服务」与服饰、化妆一样,并非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有时甚至成为演员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据说:“戏服是演员的第二皮。”这句话说得有道理。类似地,我们也可以说:“道具是演员的第三只手”,也就是演员双手伸展的“手外手”。
这里同样有很多成功案例。
如戏剧《秋色的二人转》中的手绢和扇子、京剧《红灯记》中的号志灯、智取威虎山中的马鞭等,都是演戏的重要工具。在传统戏剧中,文官手持的牙帐、仙人、道士、隐士、僧人、妖怪等手持的云帚、罪人用的鱼枷和京剧《二进宫》中徐延昭手持的铜锤等,还有京剧《二进宫》中徐延昭手持的铜锤。而且在一些特殊道具中,如戏剧《变脸》、《喷火》、杂技、魔术中的“机关道具”等,都是演员表演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