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谢晋的电影产生了一种“电影儒学”

时间:2022-09-25 22:44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当我们打开专辑或在博物馆里对范宽和朱垂的画赞不绝口时,我们表现出两点:一是我们在观看的时候,先入的审美观念牢牢地控制着我们,二是这些作品确实能引起我们在审美情调和形式感受上的共鸣。我们愿意承认古人的伟大和渺小。这最清楚地表明,只要我们还痴迷于古人创作的艺术形式,从传统的角度看中国画,我们就无能为力地承认古人比我们聪明,我们就会顺从地崇拜古人的力量。可见,创新中国画的首要任务是改变我们对严格形式规范的崇拜,突破一套形式框架。
这最清楚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精神和分裂勇气。文章发表后3个月,1985年10月,《中国美术报》在摘录了这篇文章,标题是:“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了”!
看看电影领域对谢晋的批评。1986年7月18日,朱大可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直表主题。他说,谢晋电影中有各种表面深度的密码。本密码所包含的内容,从目前和现在开始,“中国文化改革进程严重不和谐”,从历史上看,是的“从五四精神的轰轰烈烈的大后撒”。所以,里面是一种“旧的审美意识”,同“中世纪宗教传播模式”异曲同工。这里从两个方面定义了谢晋电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与现代启蒙(包括五四启蒙和80年代启蒙)完全相反。从同理论上看,它与黑暗的中世纪宗教是一样的。正是在这种现代意识与中世纪黑暗的二元对立中,谢晋电影站在老一边,以美学的方式含蓄地否定了现代主体的独立意识、现代反思人格和科学理性主义。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谢晋电影能够征服观念,赢得观众的眼泪,为票房赚大钱。谢晋的魅力在哪里?他的一套道德情感密码是按规定程序编排的。这是一套理由“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影响、善必胜恶四道德母题”组成的叙事模式。在谢晋的电影中,“无论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还是《山下的花环》,总有一些好人(罗群、徐灵军、金开来)不幸误入冤界,人们的尊严被肆意剥夺,然后天使般温柔善良的女人(冯青兰、李秀芝)来抚慰她痛苦孤独的灵魂,这一切都影响了自私(赵蒙生母子)、意志弱(宋伟)和背叛朋友,影响了观众。上述道德力量保证了善必胜恶的结局:罗群官恢复了职责,吴瑶被遣送到党校学习;徐玲成了老师,美国财宝像天方夜谈一样向他发出了迷人的召唤;金开来有意外,但在雷震的咆哮中,他还是敷设了善必胜恶的明亮线索。于是谢晋向观众提供了一个奇怪的道德神话,以解决社会冲突。”(注:朱大可:《谢晋电影模式缺陷》、《文汇报》,1986-7-18。)而这种模式,首先,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模式,好莱坞商业电影“以文化殖民主义的态度训练了大量的导演,形成了标准的好莱坞审美视野和习惯。”谢晋的杰出才华使好莱坞在中国取得了成功。这是一种粗俗的文化,商业文化掩盖了传统与现代的尖锐对立。其次,这种好莱坞中文版其实是鲁迅在民族批判中批判的一种“传统文化心态”正是在这种传统文化心态中,谢晋的电影产生了一种“电影儒学”:
谢晋儒家思想的象征是妇女造型、柔软、善良、勤奋、坚忍、温柔、节俭、三从四德、自我牺牲等品质,成为老妇女的标准形象,是男性文化的畸形产物。妇女只是男人的附庸,她们只是用来发现和证实男人的价值,并向男人展示幸福。那些风味的土屋、简陋的茅屋和柴门庭院,无言地表达了对农业(游牧)社区男性耕作和女性织物生活方式的固执迷恋。中世纪的富裕家庭现在是人类幸福的最高形式,相反,家庭毁灭(如罗群、韩玉秀、杨改花)是悲剧的巅峰;按照同样的逻辑,对吴的最大惩罚是让宋伟愤怒地离开,永远失去家庭。上述情家密码有时会借用“爱国主义”改装:徐玲拒绝出国继承财产。除了失去国家赚取大宗外汇的机会外,他们只能表现出一生活方式的心理惯性,一些农民对家庭和土地的怀念。
简而言之,谢晋电影的理想概念:家庭、土地、农民、妇女,是前现代、中世纪、古代生活,总之,阻碍(反对)现代,这些东西越理想,越可爱,越赢得观众,对现代的障碍就越大。因此,文章的含义是显而易见的:打倒谢晋和谢晋模式所代表的前现代现实主义的审美趣味。当然,谢晋和中国画一样,是打不倒的。自电影诞生以来,中国出现了五个艺术高峰。20世纪30年代、50年代、1959年代、1964年代和80年代,谢晋都是后三个高峰的代表。1959年,《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等。在这个意义上,谢晋是共和国以来现实主义最杰出的电影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晋受到了政治保守势力的批评,说谢晋的电影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一个来自朱大可,李杰(注:李杰:“谢晋时代”《文汇报》,1986-8-1。)启蒙思潮的批评把他描绘为前现代遗产,但谢晋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这些支持者中,有钟思飞、邵牧君、贾磊磊、李奕明等优秀学者,从老一辈到年轻一代(注:钟思飞:《谢晋电影十思》、《中国电影时报》,1986-9-13;邵牧君:《为谢晋电影辩护》、《文艺日报》,1986-8-9;贾磊磊:《道德批评不应损害历史批评》、《文艺日报》,1987-12-12;李奕明:《谢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电影艺术》1990年第二期。)等等,谢晋的电影很厚。谢晋的讨论持续了好几年。后来,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好很深的理论分析,如王辉的《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秘密》、戴金华的《历史与叙事——谢晋电影艺术管见》等(注:两篇文章均载于1990年第二期《电影艺术》。),朱大可虽然口音犀利,但视野高远,谢晋支持者在反驳其论点的同时予以肯定。朱大可的理论论论论很高,但主要表现出观点,论证不详细。1986年第三期姚晓蒙的文章《电影概念的现代化——现代电影概念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是一篇非常理论和学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