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的转变
时间:2022-11-03 23:14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20世纪即将告别我们。回顾这个非凡的世纪历史,不难发现,科技的前所未有的进步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人类生活的空间和生活方式,许多发明和新事物的出现更加引人注目。如今,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能让人们普遍感受到生活的显著变化是商品的丰富性。这些变化大多与设计艺术密切相关。可以说,设计艺术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同步发展,以鲜明的形象融入社会发展。在商品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虽然设计类别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师,但设计的创造力并不明显。应该反思的是,近20年来,工业艺术设计领域的模仿趋势相当严重:一些消费品的外观设计缺乏原创性和个性化语言;服装设计遵循国外市场。如果一个大国从世纪初的民族服饰衰落到世纪末的彻底消失,在现代服饰中没有留下民族服饰的基本设计因素。一些与装饰艺术、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也失去了人文精神,失去了民族风格和传统魅力,这是发人深省的。这本身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发生变化后,设计师的责任是重建一个适合现代人的文化和生活空间,而不是打破它。从功能上讲,我们的设计与西方设计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文化上应该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应体现在政府政策、民族形象、文化因素、生活习俗、设计师素质和公众接受度等诸多因素上。因此,盲目移植、模仿、抄袭或继承都是历史悲剧。就像发展现代工业生产而忽视环境污染一样,如果不考虑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综合因素,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生活必需品的设计就会忽略一个。虽然有当代社会“地球村”但这个地球有东半球和西半球,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些都是设计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因素。如何避免这种现象,似乎要从教育入手。学习从模仿开始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要培养下个世纪国家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艺术设计师,我们应该从艺术基础和国家素质教育开始。从中小学手工艺文化开始,培养他们接受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民族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普通文理院校应开设相应的中国生活方式史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能力、生活方式和生活创造态度;艺术院校的学生应该从艺术的角度了解申国的历史和文化。因为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将在未来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继承优秀的文化基因。应当指出,传统文化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问题,是经济高度发展的背后;虽然物质丰富,但地方文化崩溃,传统文化根植,民间技能已成为现实。现代艺术设计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需要这些东西吗?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不是一个大的商品市场,也不是培养学生选择商品的地方,而是学习创造商品的地方。学校教授的主要课程仍然是文化、专业和创造的基础。只有这些坚实的基础才能给学生创造和选择的资本。因此,西方的设计理念中国工艺文化需要在现代设计中有机整合,然后服务于教学。
设计艺术最初是一门以艺术为主的跨学科,特别是现代设计艺术专业,应该是学科融合或吸收相关专业有益成分的新兴学科。长期以来,我们的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艺术教育一直沿用绘画专业的教育模式。本科四年,从绘画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是以绘画和绘画为主的训练手法,教学单一,真正涉及设计艺术最本质的课题太少,缺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必须打破以往设计是绘画的旧概念:平面设计首先是设计创意、文案,然后是设计方法和形式;工业设计首先了解产品的功能特观众习惯,然后是风格和审美特征;广告设计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然后设计吸引消费者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设计艺术专业的培养规律,有利于塑造具有创意素质的设计艺术家。设计艺术家不同于画家和雕塑家。在知识结构方面,他应熟悉当代尖端的自然科学,深入了解人文科学,精通设计原理,适应特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和市场需求。所以从设计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的转变还不够。首先,传统工艺、特殊艺术和工艺美术的本质并没有从教育中得到总结和继承,有些甚至已经从国家本科教育目录中删除,这真的很发人深省。其次,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尚未从宏观规划中形成。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师专业太窄。大多数高校、系和专业仍然使用纯艺术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或增加一部分“画设计”设计艺术教育的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何摆脱当前的绘画倾向,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