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整体空虚、个体、作品拟象和意义讽刺的指导
时间:2022-11-10 23:24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后现代方法:碎片、拼贴、挪用、互文、播散。
在整体空虚、个体、作品拟象和意义讽刺的指导下。后现代方法论以上概念为基础:
碎片。后现代个体,一个人,一个文本,反映为碎片,碎片意味着从整体碎片到碎片,不能回到整体,就像一个美丽的花瓶被砸成碎片,不能再恢复原来的花瓶。碎片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部分是整体的有机部分或有序部分时,部分由整体决定。当部分反映为碎片时,部分已从整体分裂,与整体无关。碎片,就是这样一个与整体无关,确切地说,找不到整体部分,一旦后现代整体变得空虚,后现代个体就变成碎片。在后现代之前,我们说个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文本是现实的一部分,基于后现代之前的整体和部分关系。在后现代,我们可以确切地说,个人是世界的碎片,文本是现实的碎片。碎片也可以说是这样。两者的区别在于强调个体本身的完整性。我们知道这在这里,也知道这里的事实和结构。碎片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个体不知道自己在本体论整体原因,也不知道自己在本体论中应该如何定义。这里突出的是个体从自己看自己时的完整性,碎片突出的是从整体看自己时的虚无感。然而,正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本体论上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只是现实中的各种具体整体。碎片可以进入任何整体,对一切开放。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文本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为它们的碎片化。非后现代文本也带来了碎片化,因为它们进入了后现代的背景。因此,从碎片化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个体、后现代事物、后现代文本已成为后现代的基本方法。碎片是个体的本体论性质,部分存在于碎片现象中。当碎片进入现象的具体整体时,就会成为整体的一部分,从而以部分的形象出现。但是,虽然它已经成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但本质上它仍然是碎片,所以它不能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是成为另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它可以成为或拒绝成为这个或那个整体的一部分,表现出碎片。后现代个体的碎片化带出了后现代方法论的第二个特征——
拼贴。因为后现代个体是碎片化的,当我们用碎片形成一个整体时,它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拼贴成一个整体。拼贴表明,整体部分与整体没有不可避免的关系,只有偶然的关系,没有一致的内部气脉,只有外部的暂时组合。拼贴意味着一个部分可以进入任何整体,特别是那些在性质上完全相反的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包含任何部分,特别是那些在性质上完全矛盾的部分。拼贴之“拼”,是指整个组织的主观性、随机性、人为性,拼写是形成整体的第一步,是后现代组织阶段,突出后现代无限自由的选择;拼贴“贴”,是指将碎片粘贴成一个整体,粘贴是将碎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牵强、强制性、人为性,粘贴是形成一个整体的第二步,是后现代的完成阶段,突出了后现代的无限自由。当拼贴作为一种组织方式,将不同的东西拼贴成一个整体时,它显示现出整体内容的异质性。当拼贴表现为一种形式外观,使对立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时,它突出了一种形式的讽刺。拼贴的前提是本体论的整体空虚。当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本体论的整体是什么时,当我们形成一个整体时,我们就不能创造一个与大宇宙整体相对应的小宇宙整体,也不知道在创造一个整体时,我们选择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样的结构组织在本质上是正确的,我们象、结构和方法。从现象上讲,我们尽量做一个完美的整体,其实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种拼贴。正是因为整体的空虚,后现代为一种拼贴,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碎片,我们可以做任何拼贴,拼贴反映了后现代的主动性、自由、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