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艺术结束后的艺术将何去何从?
时间:2022-11-23 23:01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问题是艺术结束后的艺术将何去何从,是结束还是转型?转型后的艺术“何以可能”?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不是艺术的消亡,艺术不再存在,而是艺术创作中神圣的救赎和启蒙功能,在浪漫艺术之后被猥亵或转化为另一种艺术。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哲学家阿多诺证实了艺术进化的事实,并肯定了这一事实“黑格尔对艺术可能衰落的展望符合艺术的现状”这种观点在现代确实得到了证明。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的中心是理想的独立人物,现代技术社会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被认为是“一般常规的机械方法”在生活的支配下,人们变得如此渺小、孤独和不自由。他们怎么能指望艺术中充满勇气和力量来掌握现实呢?——这种性格已经被了“散文气味的现代情况”所淹没。因此,艺术创作“最高的真理风格”在现在或未来时代结束(不可能)。
那么,艺术结束后的艺术是如何再现的呢?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黑格尔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也没有指出后世艺术发展的方向。不管艺术是否像黑格尔一样诚实“终结”,也不管“终结”新的艺术形式、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被现代人接受,事实是艺术“转型”它确实存在,而且来势不弱,甚至冲击和动摇了整个现代艺术的审美维度。现代艺术流派众多,创作花样复杂,表现形式耀眼,内容怪诞前所未有。暂时按下不表。看看布雷德伯编写的《现代主义》一书是如何描述的:被现代人视为现代艺术经典的现代主义艺术,使得艺术的内容、意义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逆转,甚至逆转,而是解体,是退化,有人说是崩溃。它的特点是灾难性的”,“至于今天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艺术,我们只是为消除历史意识、消除深度模式、拒绝主体意识等而自豪:这一切似乎都雄辩地表明,虽然艺术形式存在,但艺术之神已经远行。”(见朱国华《艺术结束后的艺术可能性》,1999年4月《文艺争鸣》)丰书在《后现代艺术悖论》一文中指出:“后现代艺术是一种没有统一目标的分散现象,只能理解两种对立的极端倾向:一是完全放弃对象,运用语言、身份语言和戏剧表演技巧;二是转向巨大的物理形象。”(2002年6月12日《中国读书报》)如大地艺术和环境艺术就属于这一类。阿多诺也批评了这种现代“精神”。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商品交换中,全社会在交换中形成了交换的金钱规模,艺术生产成为纯商品生产。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交换,而不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作家的灵感和艺术创作中的生活被商品的铁腕扼杀了。”在谈到现代艺术的命运时,阿多诺指出了现代艺术生存的两个危机。一种是“意义的危机”;一种是“显现的危机”。“意义的危机”是指艺术作品在-“现实的没落”-在历史失去意义的前提下,很难与自己合作作为意义联系,并以抗拒意义联系的概念回答。阿多诺指出,现代西方艺术在艺术形式、艺术结构、艺术风格等方面“给人一种耀眼的印象,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难以理解和欣赏。所有关于艺术和传统理论的意义都与现代艺术格格不入,与现代艺术发生冲突,在现代艺术面前失败。”艺术的真理内容和表现形式都陷入了危机。“被认为构成艺术作品本质统一的美与善成为不可能的对立面统一,因为真与美越来越无法比拟。”马尔库塞还批评了现代艺术的主流之一“大众化”艺术,指出流行艺术腐蚀心灵,使流行艺术腐蚀心灵,使“人们已经成为整个文化机器的一小部分。在卑微的感官享受中,一种所谓的幸福意识取代了不幸意识,即沉沦和屈服取代了觉醒和反抗,最终掩盖了人类异化的真相,阻止了人们对现实怀疑的反思。”
而且颇具戏剧的是颠覆传统,“重估一切价值”尼采仍然保持着艺术“尊严”,仍然把艺术当作“形而上学的生活活动”,“只有艺术才能拯救生命”。尼采在《权力意志》中指出:“艺术无非是艺术,它是使生命成为可能的壮举,是生命的诱惑,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尼采还指出“现代文化的根本缺点是用虚假的繁荣和人为的兴奋来掩盖内在的贫穷和枯竭。”这种现代性已经被打破了“艺术与普通人工产品的界限不仅以日常生活材料为主题,有时还会简单地变成艺术品。艺术与非艺术的世界表现出不稳定的关系”,“高雅低俗文化融为一体,其融合的目的不是调和其对立因素,而是增强它们之间讽刺的游戏感。”这种现代行为全面颠覆了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旨趣。现代艺术家普遍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谬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毫无意义的世界是非理性的,因此,艺术世界也是非理性的,它不需要根据理性的意图来安排艺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