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上海院前急救医患关系现状与特征分析

时间:2022-01-10 21:16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医者、有关人员和病人在医疗实践中由于健康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疗卫生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2]。通过对上海院前急救模式医患关系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讨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下医患关系管理的方法,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上海院前急救医患关系现状与特征分析。
1.1病人及家属对上海市院前急救运行模式认识不足。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上海市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院前急救模式,从最初的“单打独斗”逐步向“院前急救、快速转送”转变。
运筹帷幄”的独立模型。但不少市民对上海的院前急救模式知之甚少,首先,以上海目前的院前急救模式作为单纯交通工具来处理院前急救,持这一观点的人甚至包括一些院前急救工作者和个人急救医生;二是将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与国内其他地方院前急救模式相混淆,三是不确定院前急救人员中谁是急救医生,都不能肯定是个急救医生。
1.2现有的急救网络很难满足病人和家属对院前急救的期望和需要。
多数病人及家属对突发性疾病缺乏心理准备和意识,在正常压力反应中,总希望120救护车和急救人员能够一呼一吸、一救一。但现有的急救网络和医疗技术水平与人们的期望和日益增长的需要还有很长距离,叫车难、车到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剧了院前急救医患关系的紧张与矛盾。
1.3医患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信任缺失和由此引起的问题。
信任缺失是当前医患关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3]。但上海院前急救模式中医患关系中存在着信任缺失的现象,一是病人及其家属常拒绝由急救医师推荐转往哪个医院,二是病人及家属不相信急救医生在现场及途中所采取的医疗急救措施。
1.4医院前院内急救链出现脱节,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
急症链脱节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转至医院急诊,医院急诊未做好接诊准备;造成部分病人到达医院后无人接诊、救治;二是因为转送前院前与院内没有有效沟通,来院医院不具备诊断本病的能力,或者医院内急诊就诊病人聚集过多,超出了急诊的接诊能力,病人被迫多次转院,引起病人及家属对医疗工作的不满。
2原因分析
2.1急救模式的多样性和院前急救本身的特点,混淆了院前急救的认识。
民众对院前急救运作模式认识不足,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内院前急救模式的多样性及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院前急救意识。二是上海市院前急救人员工作服装与急救驾驶员、担架员工作服装无明显区别,而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下,认为只有穿着白大褂的才是医生。
2.2上海市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和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增加了对院前急救的需求,城市交通拥挤限制了紧急救援车辆的快速响应。
另一方面,随着上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总量剧增,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也迅猛发展,院前急救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了院前急救和叫车难的问题。另外,城市交通日益加剧拥挤状况,救护车频繁堵塞道路,造成病人与家属经常遇到车流缓慢的情况。
2.3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误导导致医患关系产生不信任。
由于社会舆论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片面宣传和虚假宣传,以及受到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许多病人和家属以为医生就是千方百计为了拿回扣一个群体,把医疗过程中少数的医德败坏形象看做是整体的医德败坏。与此同时,在当今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务人员对病人及家属也产生了防范心理。
2.4造成急救脱节的主要原因是院前与医院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机制。
在上海,院前急救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由于院前、后两院各自独立,也容易出现紧急救援链脱节。目前,上海各医疗急救中心和院区的预报模式,多数采用间接预报模式,即由调度员向要转送的医院进行预报。还有许多情况,院前急救医生没有对医院做出预测,直接被送到医院,这就使得医院无法做好接诊的准备。上交的形式也以口头交接为主,甚至出现了院前与医院之间没有任何信息交流的情况。因急症链不连贯,常引起家属对院前急救及医院内急诊工作的不满,有时会引发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人员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