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血液分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6-25 22:29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是血站工作者的目标。为临床实践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血液是血站的责任,也是血站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血液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血站各业务部门的各个环节。血液从收集到分配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质量控制。血液分配是血液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血液分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是采血供血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1掌握血液
发布标准操作程序(SOP),严格控制标准操作程序的实施是我们的工作指南,详细规范操作规则,SOP告诉我们每一步都要怎么做。按SOP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为此,部门定期学习质量体系文件,要求相关责任人员严格掌握和遵守执行情况。同时,工作区域内有质量体系文件,以便随时查阅。
2血液分配过程中的关键。
控制点血液分布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涉及血液分布前、分布中和分布后三个部分。任何环节的质量控制都与临床血液的安全有关[2]。
2.1血液分配前(1)认真做好医院血液预约登记记录,明确血液类型、血型、数量、规格、交付时间和方式,是否紧急(紧急血液先发),记录字迹清晰。使用电话录音记录和手动记录,必须确认预约记录准确,最好与预约单位重复确认。(2)医院预约特殊血液制品时,及时联系成分制备部门及相关部门做好血液制备工作。(3)了解血液库存情况。如果血液过少或短缺,确保急救用血后,根据医院要求的血量,及时联系医院调整临床用血。(4)确保血液在特定储存条件下,全血和红细胞:2℃~6℃,血浆及其冷沉淀:-18℃以下,单采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5)定期清洁和消毒储血冰箱、储血篮和血液运输箱。
2.2血液发放(1)血液发放时,逐袋检查血液外观:是否有凝块、溶血、气泡、黄疸、严重脂血等,检查血袋是否损坏,导管是否泄漏,配血管是否符合留置要求,检查血液标签质量,要求标签完整,确认血液品种、血量及其有效期,检查后方可发放。如果发现异常血液,应停止发放,及时识别和隔离不合格血液,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3](2)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提前检查库存血液的采集日期,并按采集日期顺序放置,避免血液过期浪费(3)使用专用运输箱,需要隔热装置和密封,使不同品种的血液分别放置,并做好运输医院名称和血液品种的相关标志(4)控制血液运输箱的冷链,必要时用冰块辅助冷却,有效隔离血液与冰块,避免直接接触。短期储存时,冰与血袋的比例为1:5,可在远程当天返回。冰与血袋的比例为1:2、高温或长途,要求为1:1。要求全血和红细胞在10℃以下,血浆不融化,血小板在20℃~24℃。(5)运输过程中要做好保护工作,保护血液不受损伤或污染,保证血液质量。同时,将温度计正确放置在血箱中监测血液温度,正确的方法是将温度计放置在两袋血液制品之间。(6)由于血液是通过扫描血液标签发放的,所以在扫描过程中逐一检查产品的唯一数量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发放的血液与电脑发放的血液的一致性。电脑确认出库前,需要再次确认医院名称,预约的血液是否与发放的血液一致,确认无误后才能确认出库。
2.3血液分配后(1)要求运输人员记录血液到达时间和温度,具体到分钟,双方检查血液品种、血型、血量等,双方签字离开。(2)血液分配人员及时了解运输过程中血液的温度记录,检查冷链控制情况,并根据运输人员运输路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3)每天做好血液入库登记,检查血液分配后的血液库存数量,再次检查计算机血液库存,及时发现无出库记录的血液,尽快找到血液跟踪处理。3.质量反馈系统严格执行各环节的质量审计程序和错误信息反馈报告系统。由于血液分配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建立良好的错误反馈制度,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错误信息,纠正错误,防止跟进,确保血液分配质量,使血液分配工作进入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4.加强学习培训(1)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学习质量体系文件,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知识水平。(2)不定期分析讨论:每个员工在血液分配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质量相关的问题或问题,因此及时分析、讨论、总结,特别是经常出现错误,及时找到处理方法,更好地控制质量,确保临床血液的安全。(3)加强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学习其他地方血库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总之,质量是核心,是生命,血液质量是输血安全的保证[4],血液分布是临床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掌握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血液,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促进输血事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