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中药汤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
时间:2022-09-09 22:44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中药汤剂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但并非无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一些中药的不良反应逐渐得到了证实。因此,总结中药汤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探索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药学干预政策,可以保证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提高用药安全性。因此,本文总结了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探讨了药学干预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受中药汤治疗的80例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2岁.18±3.48岁;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3.86±3.22岁;两组病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记录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汤剂后的不良反应,总结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药物因素、剂量不当、中药配伍不当、疗程延长等。根据对照组总结的常见不良反应和影响因素,制定药学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加强药学监督,制定和完善药学反应监测体系,详细记录中药汤引起的不良反应,严格规定剂量和时间[1];对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处方人为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追究主要责任,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大大提高了医务人员对中药汤剂安全的重视,避免了处方失误等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②规范中药的特点、症状和身体状况,严格控制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用药时间、次数和温度。例如,含有乌头类复方中药汤剂,需先将乌头类药物煎1h,然后煎其他药物。中药汤剂的用药时间不同,利湿、催吐药最适合早上服药,缓泻、安神汤剂最好睡前服用;出汗解表药热效果最好。③严格遵守配伍规范:中药配方要注意配伍,即不同药材之间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达到表里根治的目的。然而,有些药物不适合同时服用,不仅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药材配伍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恐惧和相互杀戮的药物配伍原则,降低药物毒性。比如生半夏和生姜共用时,生半夏的毒性可以降低。④辩证治疗:辩证治疗是中医的主要原则和优势。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原因,即使是同一疾病的患者,临床用药也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因、寒热虚实等情况进行综合辩证,然后选择合适的中药汤剂处方,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3.0软件,计数数据:以χ2值检验,用百分数描述;P值<0.05,可判断统计差异。
2结果
对照组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药汤涉及多种药物,对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剂量、时间和温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何环节的错误都会导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2]。近年来,随着中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中药汤的不良反应越来越频繁,医务人员和患者越来越关注中药汤的不良反应。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药物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药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去除药物毒性或按配伍原则解决,就会导致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果剂量掌握不好,解毒步骤不到位会引起不良反应。二是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未严格按照《中华药典》开具处方也会导致不良反应。药学干预的良好发展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中药汤剂安全的重视,严格按照要求和配伍原则,科学控制中药材的用量和加工方法,并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用药。同时,中药辨证论治,提高用药安全性,预防相关不良反应,使中药汤剂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药学干预的实施可以使中药汤剂的用药更加规范,预防和减少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