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我国现行医学检验行业准入标准
时间:2022-12-14 22:52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实践教学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技能应用人才,必须以专业核心能力为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证[1]。核心能力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生从事医学检验实践活动,提供高质量检验服务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必须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根据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训目标,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应包括医学检验相关技术能力、专业态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知识能力、沟通合作能力[2]。
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1校内实训
(1)实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测试项目的技术和方法与临床实践脱节。校园实践教学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
(2)实验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标准不与行业联系,与专业岗位脱节;实验培训指导与医疗行业缺乏密切联系,与当地医疗检验技术现状不一致;医学检验技术、设备、方法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医学检验岗位的需要[3]。受实验条件限制,专业检验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更新速度慢,配置少。有些实验只能以示教为主,学生缺乏动手操作机会,只看不时发生。
(3)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注重理论,实践成绩比例较低。实验教学不单独进行技能评价或以实验报告代替评价,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1.2临床实习
(1)对临床实习缺乏了解。有些学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想法,加上入学、就业的影响,不注意临床实习。学生临床实习热情低,动机不足,导致临床检查基本技能不扎实,理论与实践脱节。
(2)减少学生的手机。目前,临床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的现代检测设备,实现了操作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和方法标准化。学生的手机将显著减少,导致他们只懂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4]。
(3)缺乏严格的技能培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素质、考核标准等问题导致临床检查技能培训不严格、不规范。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从广义上讲,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质量保证[5]。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正确处理知识、技能、素质与态度的关系,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促进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11以核心能力为本位原则
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以职业角色工作任务的综合分析为出发点,以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基本内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根据医学检验专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对技术技能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分为三类: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拓展能力。基本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通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基本技能培训获得;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医学检验职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医学检验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标本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通过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综合实践和毕业实践获得;拓展能力是与医学检验职业相关的其他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通过人文课程、认知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获得。
2.2与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现行医学检验行业准入标准是毕业后取得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初级资格。相应的专业岗位包括临床检验技术人员、公共卫生检验技术人员、卫生工程技术人员、病理技术人员和输血技术人员。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不仅要满足专业培训目标的要求,还要满足专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目标。实践教学体现“三突出一贯穿”,即突出实训、实习、实习,突出早期接触专业和临床,突出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质量控制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渐进性接触临床原则
实践教学包括认知实践、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学校与行业的深入合作,遵循早期接触、逐步接触、完全接触临床规律,形成“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前技能考核”能力进步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