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基层内科常见病诊疗预防教科书
时间:2023-04-04 23:16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
1.突出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时间安排上,基础:临床:实习=1:1:1;在教学模式上,从“2(第一、第二学年在学校)+1(第三学年在医院)”到“1(第一学年在学校)+2(第二、第三学年在医院上临床课)”;在学时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由理论组成:实验=1:0.37转变为理论:实验=1:0.52专业课由理论组成:见习=1:0.28转化为理论:见习=1:1.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了生物心理社会的临床氛围,构建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与护士、医生沟通、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师生、课堂与临床、学校与社会脱节的问题。
(1)模块化课程体系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面临着教师和书籍,还面临着大量的患者、直观的疾病信息等。积极参与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
(2)模块化课程体系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床边教学中,以10种方式进行床边教学,以10种方式进行~大组课20人,3人~5人以小组课和案例讨论为主,教学针对性强,形式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因材施教。
(3)模块化课程体系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高度的个人成熟度。在为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学生在参与初级医疗保健的过程中,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增加了社会经验。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而且建立了高校与用人单位直接沟通的渠道,根据临床实际工作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目标和教学内容。
2.突出农村和基层的培养目标
(1)第一学期开设农村医学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观察,了解农村医疗状况。第四学期末(实习前)到乡镇卫生中心实习一周,明确职业能力需求和未来使命。
(2)根据乡(镇)基层卫生机构的功能,增加了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全科医学概论、急救医学和常用的社区护理技术,减少了部分基础课程的学时。
(3)在实习阶段,除了安排学生在二级医院内外、妇科、儿科实习外,还安排一个月到乡镇卫生院实习,缩短专业能力与岗位的距离,贯穿教学全过程,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3.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
对原课程进行简化、整合、重组和增加,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加强技能培训。结合乡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针对乡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内容组织,增加乡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时间,加强对乡镇社区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如胸穿、腰穿、腹穿等,针对乡镇卫生院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不足的现状。如内科课程内容改革,结合岗位需要,打破原内科教科书章节顺序,原课程内容删除、整合、重组、优化,编写基层内科常见病诊疗预防教科书,在第一篇“乡镇社区常见病诊疗预防”中增加了疾病预防措施,反映了疾病治疗与预防并重的原则。同时,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课程间教学内容的联系和衔接。《基层内科常见病诊疗预防》教材比《内科》教材更贴近岗位和现实,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此类推,其他课程内容的优化改革也同时进行。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床边教学、社区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4.突出实践教学,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改变过去实践课时间少,依附于理论教学、示范和验证实践课的弊端,将“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形态学实验”,在第一、第二学期开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功能学实验”,第二学期开始上课;临床培训课程整合为“综合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除特殊技能培训外,第四学期增加社区急救综合培训项目和社区常用诊疗技术。综合实验培训课程减少了示范和验证实验,增加了综合实验培训项目,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独立的实验培训课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相应的学期开始。形态学实验和功能学实验实行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毕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占本课程总分的50%,总分按百分制计入学籍档案。综合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考核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标准进行“三站式”考核(第一站:笔试、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和综合临床思维能力;第二站:面试、实践技能操作和体检,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第三站:计算机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学生利用各种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等综合分析诊断疾病的能力),实施实习前毕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核,按百分制计入学籍档案。改革后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紧密相连,突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5.与助理执业医师培训接轨
(1)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开设执业医师考试的所有科目。
(2)除普通基础课外,部分生物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医学课的考试采用与助理执业医师考试相同的“三站式”考试模式和试题类型。
(3)增加诊断实习时间,对临床医生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标准化培训和考核。
6.注重人文精神培养
在必修课中增加医学心理学,在必修课中增加人际交往、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规,贯穿人文教育。改革前,人文课程占总学时的5%,改革后占总学时的12%。强调在专业课程培养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7.体会
临床医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三段”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早期接触临床实践,贯穿农村医学教育。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高于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培养基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型高职医学教育模式。然而,模块化课程体系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制短,课程整合过程中难以兼顾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合适的教材,加强对整合课程的师资队伍培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教学理念,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能力培养理念。学校双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理顺关系,使高职医学教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