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健康教育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3-04-25 23:21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由于妇产科患者的特殊性,患病时容易出现失落、悲伤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工作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人文关怀水平。
1.健康教育应围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进行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健康教育只注重病人在医院治疗期间的教育,忽视了病人刚入院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每一位医护人员都需要努力提高从入院到出院的服务质量。从患者入院开始,主管护士应主动接待,介绍病房分布情况,及时耐心地告知检查地点、检查项目和检查目的,监督患者按时服药,解释和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引导患者不要因为身体不适而过度紧张,同时引导患者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医院期间多开窗通风,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态度。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于医院的简单沟通。如今,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通过官方账号和微信官方账号大力推广和传播与妇产科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引导其学习在官方网站上注册、寻找专家、开药、查询报告等功能。官方网站应经常邀请专业人士撰写一些常见病介绍文章,让大家正确了解疾病、相关症状和防护措施[1]。病人出院后,要及时做好随访工作。您可以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时间表,列出术后出院的注意事项,如伤口护理、饮食注意事项、运动等,让患者认真阅读和实施,及时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在计划的下端留下医院的电话号码,方便病人出院后及时咨询医生。
2健康教育在孕产妇护理中的应用
优生优育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生育政策。怀孕对女性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孕妇去医院检查时,医院要做好相关的科普知识普及和相关的保健知识指导。对于孕妇,医院应定期开展孕妇课堂,发放听力卡,邀请专家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向您传播简单易懂的孕期保健知识。对于不能来医院参加讲座的孕妇,应发放健康教育材料,指导她们在网上学习孕期保健知识,告知孕妇孕前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检查的目的,以及每次检查的时间和内容。告知胎儿每个月的能力,鼓励孕妇进行胎儿教育,介绍与胎儿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让孕妇注意胎儿教育的价值,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胎儿教育,促进胎儿的健康生长发育[2]。孕期是女性激素水平变化较大的阶段,容易引起产前抑郁等症状。因此,在门诊咨询期间,医生应随时关注孕妇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3]。对于产褥期妇女,要开展营养指导和保健教育,让她们了解正常分娩和剖腹产的相关知识,指导她们的生产指征和术后注意事项,使她们在选择生产方式时更有可能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方式[4]。要向孕妇讲解自然分娩的特点,让孕妇及时掌握分娩要点,缓解产前焦虑、恐慌和不安。加强产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产妇进入待产室后,应安排负责任的护士陪同,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如如何调整呼吸,如何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不断给予产妇信心,促进产妇顺利分娩[5]。产妇分娩后,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学会密切观察新生儿排便情况,解释一些新生儿疫苗接种事项。在传统的“坐月子”习俗中,有很多老观念,比如小便、定期哺乳、绑腿、睡头等,都是不科学的方法。护士应及时告知照顾者正确的方法和护理要点,安排新生儿按需哺乳,使产妇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要点,促进产后伤口和身体恢复,促进产妇哺乳,早吮吸、早接触、早开奶,确保母乳喂养及时顺利进行[6]。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母乳喂养的意义和作用,指导产妇准确掌握喂养姿势、换尿布等,介绍婴儿触摸、婴儿游泳等科学育儿方法。辅导家庭成员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让家庭成员始终关注产后的精神状态,及时引导产妇的不良情绪,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7]。
3健康教育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加强手术前后妇科患者的心理咨询,缓解紧张引起的不适。患者安排好手术日期后,主管护士应提前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护士应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建立护士信任关系[8-10]。对于术前准备,如空腹抽血检查、灌肠等医疗手术,护士应及时向患者解释,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方法,使患者充分了解并积极配合[11-13]。对于术后卧床的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及时告诉家属禁食或流质饮食,指导和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等。对于有留置管的患者,应及时记录进出量、颜色、味道和特征。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应引导患者建立科学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适当放松,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肉类和蔬菜搭配、适当的锻炼等[14]。
4小结
做好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缓解病人的紧张和不适,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建立积极应对疾病的态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旧的生活观念,达到治愈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一些疾病自检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在患者及其家属中推广,不仅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而且提高了他们对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