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时间:2025-03-22 23: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结构助词“的、地、得”都是轻声读的。从语音形式来看,它们之间没有区别。语言学界对它们用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书面上:“的”被视为定语的象征,“地”被视为状语的象征,“得”被视为补语的象征。那么“的、地、得”在小学生中的使用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调查情况:
一、小学生“的、地、得”使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目的
“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区别只能体现在书面语言上,口语上没有区别。人们平时说话时不会考虑用哪个de。“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人们之所以把它们当成三个不同的词,只是因为它们粘附在其他单词或短语上,表达了不同的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中,“的、地、得”的区分已经有几十年了,但在实际应用中,三者的混合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具体使用情况,然后讨论是否有必要区分“的、地、得”。
(二)调查内容及对象及对象及对象
为了具体了解三个结构助词的使用情况,调查特别选取了九江市旬东小学和赣州市新丰县第七小学两所不同层次的小学。在调查过程中,从两所学校的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选取4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例子如下:
(1)周到的服务(得)
(2)做一个简单的(的)分析
(3)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
(4)确保吃(得)安心安心
(5)助人为乐(的)小明
(6)他认真(地)学习汉语
(7)雪化(得)快
(8)你可以大胆(地)说
(9)忙(地)收割麦子
(10)你认为是否应该区分“地得”
在问卷中,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考虑到他们所知道的单词有限,所有这些问题都添加了拼音。从主题本身的角度来看,“、地、得”分别有三个主题,选择的语法点更容易区分和混淆,有利于相对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3)调查结果
梳理问卷,小学生使用三种“、地、得”的情况如表1所示:
认为要区分三个de人数的比例:(见表2)
二、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一)从整体上看
大多数学生分不清这三个结构助词的具体用法。低年级学生答对题数集中在1-4,中高年级学生答对题数集中在3-7,小学生答对题数集中在3-6。调查的480名学生中,只有少数只能做对,集中在中高年级。调查的480名学生中,只有9名能做对,其中六年级学生4人,五年级学生3人,四年级学生2人。一年级到三年级没有学生能做对,低年级学生能做对七八个的人很少。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个,一年级八个,二年级零个,三年级一个。
(2)从年级的角度来看
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三个结构助词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一、二年级学生的正确率普遍不高,大多达不到正确率的一半。但五、六年级学生的正确率明显提高,有几个问题甚至达到了80%以上的正确率。一方面说明这些问题比较容易,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在不断学习中对抽象难懂语法的掌握程度越来越熟练。
(3)从题目难度的角度看
“的、地、得”三个助词,比较容易区分句子,正确率比较高,比如7、8、93题的正确率高于前几题,容易混淆的有第三题“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四)从调查结果对比的角度来看
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调查结果。两所学校,一所是九江中上小学,另一所是县一般小学,旬东小学小学生“、地、得”一般比新丰七中小学生掌握得好,尤其是五六年级,这表明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这三个助词也有一定的影响。
(5)从最后一个问题的结果来看
几乎绝大多数学生仍然选择区分“、地、得”,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不区分。这表明,他们从一年级开始接受的语言教育是“、地、得”是完全不同的词,所以他们不会考虑“、地、得”是否可以在他们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