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现代学徒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时间:2024-01-31 04:4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2014年教育部实施的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以“招生、企业、企业、学校联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它是产业与教育一体化的基本体系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在这种培训机制中,学徒具有双重身份。他们在学校学习是学生,在企业工作是员工。在这种快节奏的身份转换和交替的教育机制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学徒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担任校长的经验,以及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施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的经验,探讨了如何注重学生人格培养,提高学生素质。
1 基本概念
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1]。素质是指完成某些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2]。“培养谁,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全球性和方向性,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坚持德育第一、能力第一、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起点和立足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积极、生动发展[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刻变化,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深远、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4]。建立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5]。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6]。”
2 现代学徒教学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现代学徒制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教学。学徒既是企业员工,也是职业院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职业院校以招生为主的学生,年龄在16岁~19岁时,中职生年龄较小,高职生年龄较大,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学习生活习惯和氛围的变化和交替使他们产生了许多不适。表现在不习惯身份的快速转换,即在企业工作中,习惯了自己的学生身份,不能快速进入学徒角色,不能认真听师傅的话,也懒得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在学校学习时,不能集中精力,不能尽快把岗位操作的心情恢复到课堂上;害怕机械设备的操作,害怕移动,失去工作;习惯了老师的苦心和学校的安静环境,难以接受大师的手拉手指导和企业嘈杂的生产氛围;在练习轮换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在课堂上思考企业岗位的工作,在岗位上工作时经常思考教室的学习;由于学习与工作的统一和交替,原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被打乱,学生们表现出理论学习的书面作业不小心,不认真,经常忘记另一端,做一个问题,失去两个问题,害怕作业,桌子混乱,企业是“蓬头垢面”;宿舍脏乱差,被子不叠或不整齐,床单总是不平整。因此,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存在问题,行为随意,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差,容易做错事,不能在企业和学校有序学习和工作。由此可见,职业学校的学生仍处于行为习惯的转折点。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和大师必须掌握这一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氛围,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