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看曾国藩

时间:2024-09-26 23: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看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并不盲目跟风。在当时的社会中,他敏锐地意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校,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他所做的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融入社会的要求。可见,当时中国一直在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尽管我们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名字。以下作者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四个方面对曾国藩进行了解读。
 
(1)工读方法
 
曾国藩认为,人才要通过教育进行提升,提倡“勤教”与“严绳”并重,教与用交替进行,既用人又育人,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工读方式。“勤教”就是他说的:“人才是培养出来的,器械和知识是磨练出来的。”“满意的选择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慢教育也可以。”“严绳”就是严格调查。考虑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道德、品行、作风、能力等方面。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合格的人,尤其是获胜者,将被破格提升;对于失败,我们将坚决更换。曾国藩的幕府不仅是人才储备的地方,也是教育、培养和调查人才的学校。
 
(2)发展特色教育
 
中国现代学校的出现与19世纪中叶多事之秋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中外分歧开始成为主要的社会矛盾。封建社会的全面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开始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的阶段。这为曾国藩办学、翻译西方书籍、现代中国科技奠定了基础;修复学院、发展教育、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开启了现代教育国际化的大门,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栋梁。曾国藩目睹了西方科技的威力,但他没有完全西化,没有盲目跟风,坚持优秀的古代传统文化。曾国藩认为,现代化绝不是西化。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趋势。中国人民必须以适应时代的开放态度迎接现代化的考验。封闭国家不是强国之路(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和“优秀论”是现代化的阻力)。只有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现代化转型和综合创新,才是富国强民的核心途径。光绪皇帝考虑改进和创新,废除科举学校和其他改革,这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应该完全西化,在中国不起作用。目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成果仍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发挥着全面的“示范”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但不能盲目地西化。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曾国藩主张学习理论知识要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践经验不容忽视。他认为理论知识主要是读儒家经典,“盖人不读,也自称读书人,必须从事“大学”。具体来说,他把儒家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说,“学秘术有四个方面:正义、考据、辞章、经济。他试图兼收汉宋两学之长,使义理与经世相结合。在四者中,言程朱理学和纲常礼教的义理学是根本,但经世治邦的能力不容忽视。他强调了“经济学”的重要性,认为官制、财用、盐政、水务等都是天下事宜。他曾经说过:“学古则多读书,学今则多见榜样。如果你问政府,你就会知道它的困难,如果你问旁观者,你就会知道它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他突破了只以经书为学习对象的方式,注重在实践经验中学以致用。他还警告下属和弟子要脚踏实地,不要虚名,要摆脱一切陈规陋习,学会随时改变。他说:“前世攻击的人,可以自我提升,前世攻击的人,可以自我创造。”他还说:“我谓读书不求强记,这也是养身之道。凡是求强的记者,还是有一颗横贯方寸的好名心,所以越记不住;如果你没有名心,你可以记住,也可以不记住。这颗心宽然无累,反觉舒适,或者你可以记住一两个地方。可见,他非常重视思考和理解,同时能够辨证地提出理解与实践与生活积累的关系,处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这就是他所谓的朱子“切身体察”的方法。
 
总结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积极实践的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船,开启了现代制造业的先例;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校,第一次翻译和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拓宽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鼻祖”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些审稿人说:如果人物被打破,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人,也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人。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句话总结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这些影响的形成与他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