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时间:2024-02-05 21:1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模式日益多样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国际化办学的进程。学生管理对维护项目有效运行、学校稳定、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生管理发展现状,提出管理创新措施,为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1)教育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的思维模式,是教育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它与历史、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氛围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化环境下的新事物,应以发展的眼光和更新的理念进行区别对待。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在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贯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即自我优越感强、学生素质差、入学动机多样化、外在动机多样化。因此,这类学生的管理不应采用保守的方法。
 
(2)教育管理体系混乱,缺乏学生整体评价体系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国内现行管理体系存在“分块化”现象,教师负责学习指导;辅导员在学习、思想、心理、实习、生活等方面进行“一揽子”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监督;教务秘书负责课程安排和科研安排。这种管理体系导致教师只负责上课,对学生的生活情况了解不全面;辅导员负责学习和生活的全面管理,但对专业了解较少;教务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了解较少。相关人员对学生缺乏全面的了解和判断,缺乏学生的整体素质管理和评价体系。
 
(三)教育管理模式不规范
 
目前,国内中外合作教育过程的学生管理正处于发展初期,正处于探索和积累的阶段。理论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管理模式不够成熟。根据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分析,基本分为专业学院管理模式、系管理模式和双方管理模式三类。专业学院管理模式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属于中国高校二级单位。该学院一般为“国际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或“国际学院”。系管理模式一般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放在专业二级学院进行管理,实现与二级学院的资源共享,但没有区别特征,导致专业性不强。实施学校学生管理的单位采用僵化的管理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管理团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双方管理模式是指中国学校外事部门与专业学院或院系共同管理。外事部门负责扎口管理、统筹协调,专业院校(系)负责计划制定、财务安排、课程安排、人员安排等具体环节。操作过程中,管理不规范、相互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中外合作学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低于同一批录取分数线,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给这些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了消极的抵抗力,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热情不高。此外,大多数中外合作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良好,容易导致自我管理能力薄弱,依赖性强,对项目管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相关管理人员应认识到中外合作学校项目学生的特殊群体,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