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4-02-04 15:5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对国家认同教育的影响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高校始终是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与我争夺下一代的重点一直是国内外“三股势力”从事渗透分裂活动的突破口。据新疆被捕反动组织成员介绍,“要实现新疆独立,必须争取有知识的人,在学校发展实力”;“广泛动员学生上街游行,共产党政府不敢镇压学生”。[5]
 
在大国博弈时代,一些国家和组织很容易利用国家认同问题,成为遏制其他国家发展的“杀手铜”。西方敌对势力往往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大肆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试图削弱各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海外民族分裂势力与西方敌对势力串通,不遗余力地利用互联网、广播电台、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工具歪曲、散布谣言、诽谤新疆历史现实,煽动仇恨“异教徒”,助长反汉情绪。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学生和教师分发反动书籍和视听产品,大肆宣传“民族(维吾尔)第一理论”、“新疆独立论”、“反汉排汉论”、“泛突厥共同体论”、分裂主义的歪理邪说,如“东突厥斯坦民族革命论”。[6]通过网上和线下发展暴力恐怖主义成员,传播暴力恐怖主义音视频和极端宗教音视频,进行思想控制,洗脑少数民族大学生,摧毁他们的国家观和中华民族观,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988年发生在乌鲁木齐的“6”15事件,1989年“5”2009年19年骚乱事件和7号骚乱事件5.在其他事件中,新疆几所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三股力量”的诱惑下参与其中,助长了暴徒的傲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武警官兵制暴的力度。
 
此外,跨境民族问题也会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末,随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苏东剧变和中亚独立,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7个少数民族形成了跨界民族格局。跨境民族由于地理相邻、宗教信仰、文化特征、习俗和语言相同或相似,容易形成超越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具有国家认同的双重标准。一些少数民族将海外同一民族视为自己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希望与同胞共同拥有自己的国家。一名哈萨克大学生在新疆给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写信说:“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7]中亚民族独立后,一些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例如,哈萨克斯坦制定了有关民族的特别法律法规《哈萨克(民族)人民回归历史祖国的想法》,[8]暴露了明显的“大哈萨克主义”倾向。这助长了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意识,产生了负面的示范效果。一方面,跨境民族会将自己的处境与自己的其他民族进行比较,同时也与邻国的同一民族进行比较。任何一方之间的差距都会导致他们的不满。
 
可以看出,跨境民族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与国际环境和地缘政治有关,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氛围。一旦西方外部势力介入,就会产生很强的破坏力和影响力。跨境民族的存在也是导致新疆一些民族与祖国产生离心力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