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思考预防大学生犯罪
时间:2024-02-03 12:1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思考预防大学生犯罪
(1)认知指导: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1.德国刑事辅助,构筑防止大学生犯罪的内在防线
“德主刑辅”是中国几千年治国基本经验的总结[1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样化,道德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挑战,一些不良现象滋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对预防犯罪起到关键作用。贝卡里亚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清理根源,通过情感的方式,将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12]。道德规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不同层次、多维度的角度。它规范和解释了人们的行为准则,使人们形成了传统的价值标准,为防止早期道德失范行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校应该教育学生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应该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应该相互统一,生活的自我价值才能真正实现[13]。人生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正确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社会定位和未来的期望,不要设定太高的目标,远离“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抑制非法犯罪原因的产生。
2.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守法
培养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鉴于大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盲点,如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对违法后果的估计不足,幻想犯罪后可以避免法律惩罚,加强法律教育纠正偏差。在普法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守法的重要性,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必须强调的是,法制教育不等于法律知识的传授,不能单独灌输法律规定。要强调理论灌输与学生实践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14]。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并将其应用到相关法律实践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法律情感和法律意识。通过观看法律主题宣传材料,组织大学生分析犯罪案件,开展法律讨论教学实践,将法律教育渗透到学生“流行”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法律教育内容深入人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2)性格塑造:培养大学生承挫能力
1.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气质和性格
赫希认为,如果青少年??,c父母的情感联系被削弱,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增加[15]。许多家长对教育孩子存在误解,如过于注重智力培养,忽视了性格、品德的培养。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承受打击,远离暴力犯罪。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人际交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例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他们与同龄人正常沟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特别是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如何积极面对和解决冲突。其次,在给予决策权方面,家长要适当放权。对于属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通常拒绝和叛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决定。赋予他们决策权有助于他们学习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何做出符合道德标准的决定。第三,教会调整心态。大学生正处于“风暴”的青春期。他们或多或少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调整心态尤为重要。一颗坚强的心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失意中振作起来,如听音乐、看电影、与同龄人交流、宣泄等。
2.家庭教育还应注重父母的言行,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教育源于父母自身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个性的形成。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有着非凡的影响。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有效引导孩子的成长[16]。在破裂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质疑世界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目睹了父母从“和谐的爱”到“誓言”,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生活在家庭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容易鲁莽冲动,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一些贫困家庭的家庭成员只热衷于赚钱,希望通过赚钱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但他们不知道这种方式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因此,时代的发展对每个父母的父母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父母应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孩子,以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关系中成长。
(3)心理咨询:引导大学生调试积极心态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大学生通常年轻轻浮,社会经验较少。面对挫折,他们很容易生气,没有正确的理解也是他们挫折心理导致极端行为的重要原因。挫折教育可以通过“责任意识教育”,贯彻挫折思想,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17]。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必然性。回顾人们的生活,不难发现挫折,如幼儿时期的挫折;青年学习、就业、社会交往的挫折;中年职场和生活的挫折;老年人身体机能、子女赡养、重大疾病等方面的挫折。挫折很常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当你面临困难的时候,你不必感叹别人为什么这么幸运,但你只是“屋漏连夜下雨,船迟到了”。与其悲叹不幸,不如积极调整心态,冷静面对现状,积极思考战略,战胜它。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期望值。大学生通常有理想,自我期望相对较高,他们不愿意看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当差距长期存在和不可逾越时,他们会有强烈的挫折感,甚至通过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来消除差距。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身能力设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综合考虑自我目标和社会客观条件、社会利益、自身条件、合理合法获取等因素,及时调整自我期望。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强,大学生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导致他们的性格变得奇怪,行为超越常识。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将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18]。由于这些隐藏的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不易被发现,很难被引导,容易产生极端行为,从而诱发暴力。因此,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要及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心理问题,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克服不良心理。遇到挫折时,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客观评价挫折,通过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克服挫折。只有真正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控制或消除大学生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