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儿童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特点

时间:2024-04-10 19:3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儿童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仍处于探索、探索阶段,为了构建合理、科学、符合教育实践和人才培训教学方法的要求,首先要理清课程的性质,掌握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现状分析
 
(1)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儿童故事创作与儿童故事表演的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儿童一般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促进儿童特殊能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在促进儿童一般能力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记忆、注意力、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故事创作和故事表演活动是促进儿童能力均衡发展、智商和非智力质量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在美丽故事的渗透下,通过大胆的尝试、创造、表达和表达,儿童理解、人体、语言、情感和道德的发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幼儿园一线教师对儿童故事创作和表演的指导能力有待提高。虽然许多幼儿园教师能够意识到故事创作和表演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但由于缺乏个人素质、经验、能力,不能发挥优秀儿童故事作品的原始价值和优势,不能让儿童在原始故事作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模仿、续集、改编、创作故事,也难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置游戏精神故事表演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可以指导儿童故事创作和表演教师的需求很强。
 
(2)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缺乏本课程
 
据笔者了解,目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设立此类课程的院校并不多,部分省外学校也是如此。一些学校(更多的专业)开设了“教育戏剧”、“儿童戏剧”或“戏剧表演”课程。“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是最基本的课程。虽然这两门课程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涉及到儿童故事的创作和表演,但它们并不是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幼儿园教师,他们应该具备的简单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不能包括在内。因此,虽然他们已经学习了这两门课程,但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仍然很难获得创作和表演故事的技巧,他们在这方面的指导也不容易。虽然一些学校开展戏剧课程,强调幼儿园教师的表演技能,但戏剧表演与幼儿园可以随时随地实施的故事表演(游戏)仍然不同,后者更实用,对儿童的相关指导更合理。
 
针对上述情况,在学前教育专业设置与儿童故事创作与表演相关的课程尤为必要。
 
二、儿童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特点
 
(1)人文、合理、艺术的结合
 
儿童故事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包含了强烈的人文性质。每一部优秀的儿童故事作品都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对儿童的热爱。在故事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孩子理解、学习、关爱孩子的过程,也是通过文艺创作向孩子传递人类对精神美永恒精神追求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过程。因为儿童故事要承担教授知识的重担,创作的作品要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因此,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即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创作故事。故事内容的内容、动物(角色)的特点和习惯要符合理性。同时,文艺创作就是艺术创作。故事的人物、线索、结构、语言等都要有艺术风格,这样才能易读,使故事作品具有欣赏性。在故事表演阶段,艺术的体现更为明显。从剧本的创作到语言和动作的运用,再到音乐的选择、服装和道具的制作,每一步都必须有艺术技能的参与。可见,本课程是一门能够很好地将人文、科学、艺术结合起来的应用性课程。
 
(2)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本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即儿童故事创作和儿童故事表演。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具体的实践练习,学生技能的训练也融入到实践练习中。例如,在儿童故事创作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故事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指导儿童故事创作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际的故事创作练习,指导儿童故事创作的模拟教学,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入幼儿园教学实践,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高未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