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战略

时间:2024-07-13 23:4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建设战略
 
1.培养创业教育理念,营造创业型大学文化氛围
 
创业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以麻省理工大学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组织成员习惯于按照创业文化规范日常行为,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继续与政府和行业合作,使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创业大学成功转型的关键是培养组织内部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并与学术文化有机结合,包括学校自身与企业的创业行动、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师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适合创业大学需要的价值观和实践观。例如,高校依托学习风格建设的长期机制,引导学生在舆论导向和实践层面激发创业活力;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创业项目,打造一批高品位、高质量、独特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如校园创意文化活动、创业文化节、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等:愿意创业的学生自发成立创业学生社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参与实习和实践,形成良性循环创业网络。
 
2.加强创业教育模式。巩固创业型大学发展基础
 
创业教育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是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依托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业型人才。
 
一是围绕创业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创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和产业性。其“定性”在应用中,“定向”在行业中,“定格”在实践中,是实用性、产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教育。跨学科科学研和人才培养将逐步成为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不同学科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分享教学成果。
 
二是将创业意识融入课程建设。与欧美等创业教育成熟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缺乏连贯性和针对性,“课程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㈣因此,重视创业课程设计,积极培养创业课程,对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体系应涵盖创业理论、创业能力、创业风险、创业技能、创业心理学、创业项目选择等内容、“创业政策法规”、“创建中小企业”等课程。学校为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展示他们的发明和创造成果。引进行业教育教师,开设体验创业课程、专业技术创业课程、团队模拟创业等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水平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教学活动的实践取向明确。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教学中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实践创业的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比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增强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有效性。通过专业对接行业、学校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科研对接生产、评价对接用人单位等方式,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建立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系统评价教学质量,有效达到以评促建设、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3.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主体的主动作用,优化创业大学创业循环系统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能,创业型大学需要通过适度的组织变革,促进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自主创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一是建立强大的领导团队,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主体的主动作用,积极发挥领导和决策作用。二是依托学校各部门、学院、文化创意园区、科技园区、产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产学研基地,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成为创业教育实体和创业活动实践平台。三是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引导学生成为创业教育的主体。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创业型大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来自行业第一线,具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可以给学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术指导。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从绩效考核、津贴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为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五,做好创业课程与企业成功人士、校友代表等外部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形成外部教师的长期流动机制,而且有助于外部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服务,更适合学校创业教育的需要。从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长远考虑,高校将决策者、研究者、教师、学生、校友、社会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质量反馈机制的螺旋式创业循环体系。
 
4.拓展创业教育理念。形成创业型大学的制度合力
 
创业型大学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是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互动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支持,展现创业型大学的活力和活力。审视创业型大学改革发展背景下的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指导,更需要行业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更需要学校自身的探索。这些组织和机构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形成了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创业型大学发展的制度合力。
 
第一,以学校为基础。建立各种中介机构,促进学校与校外部门的合作与建设。例如: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建立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尽快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为社会服务。加强与政府、行业、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大力推进“政府、工业、大学、研究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积极培养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市场运作意识和能力,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工业孵化器的作用,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研究学习、创新实验和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董事会和校友会的作用,使董事会和校友会真正成为学校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指导办学、桥梁、筹集资金”的重要支撑。
 
第三,面向世界。创业大学建立自己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陆和海外积极推广自己和学生。从国际品牌影响力、国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多元文化学习机会、国际一流配套设施等方面推广,实现学校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紧密结合。
 
在当前建设创新国家和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强调创业大学建设和创业人才培养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组织变革的战略选择。创业大学的制度创新为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高校基于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创业大学。不断优化创业网络和创业循环系统,有助于促进创业教育和创业大学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