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3-12-15 01:5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公平
2000年左右,中国讨论教育公平问题的呼声非常高。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要实现教育公平并不容易。教育公平是指机会公平,即无论个人经济状况如何,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二是资源公平,即个人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与个人所在学校和地区没有很大差距。抽象的概念已经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践和措施,即90年代初在中国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一些地区正在探索高中教育的免学费。资源公平是我国目前探索的就近招生措施、区域间校长教师交流措施等。其初衷和目的是解决教育资源平衡问题。
德国是义务教育的发源地。从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目前,德国的教育几乎是免费的。即使是来德国留学的学生,只要申请公立大学,也只收取少量的注册费。但德国的学前教育是收费的,需要根据父母的收入来确定。当然,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德国西部生育率低,但经济条件好。许多家庭认为家庭教育更好,所以很少送孩子上幼儿园。在德国东部,条件相对较弱。因此,幼儿园属于青少年救济事业,属于社会教育范畴,不属于国家学校制度,不属于义务教育,孩子自愿入学,所以要收费。但事实上,德国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
德国教育有一定的背景原因,可以大大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充分体现其公平性。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福利好。对于普通人来说,孩子的阅读成本更低。二是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资源相对较多。第三个原因可能更多来自宗教、文化和传统,重视和认可教育的作用,强调个人平等。当然,在德国,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处于同一水平。在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或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单一甚至缺乏。但总体方向始终不变,整体发展水平相对理想。
公平性也体现在对残疾人的教育上。每一阶段的教育,都会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有专门针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辅导课程。如果学生在智力或身体上有一定的困难,学校将为这些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事实上,对这些人的社会关怀不仅体现在教育上,还体现在各种公共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专项设施上。各单位必须要求保障残疾人的工作人员比例。整个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尊重和认可度也很高。德国教育的公平性也体现在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上。按照目前的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即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精英大学和普通大学的评价体系。德国高等教育似乎没有优势。德国大学的目的是为个人服务,这使得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但不追求单所大学的国际排名。近年来,德国也在反思他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做法,以及资源是否过于平均,无法按照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标准获得排名优势。然而,从德国留学的统计数据来看,德国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2013年――德国在2014年排名第五。(见表1)截至2015年11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最新的调查显示,德国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研究生目的地。除经济稳定外,还有德国高等教育的理念、投入及相关做法。
(2)多样化
多样化一直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教育不是“一刀切”的。良好的教育最终是实现个人独特潜能的挖掘和培养,使个人能够在社会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坐标。例如,许多学生参加双重职业教育,只是想知道他们在实践中想要什么样的专业?这和他预期的一样吗?如果一致,他可能会在职业教育后工作,或者去大学学习。如果不一致,他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行业协会(Kammer)协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实践学习。
不可否认,德国社会也有评价职业质量的传统。与此同时,许多德国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上大学,而不仅仅是在参加了双重职业教育之后。由于青年人口的减少和双重职业教育学生的减少,德国企业的学生数量减少了。针对这一现象,德国重新审视普通教育时期的学生,儿童实践教学教学体系,重新改革和实施从学校到职业的新过渡体系,减少学生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到专业学习弯路,尽快让学生对一些职业有一定的理解和理解,并评估他们的特点,无论从个人还是社会,做到最好。
同时,德国在职业教育中进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回归”双重职业教育实践灵活。接受双重职业教育的学生首先可以在实践岗位上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然后继续准备考试,进入普通大学或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研究。这种做法类似于中国一直呼吁并付诸实施的开放中高职业教育体系的做法。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双重职业教育和实践学习,从而获得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和经验。
(3)重实践
德国双重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注重实践的最有力证据。目前,整个欧洲以德国双重职业教育为模板,根据各自国家的特点开展职业教育的具体工作。文化旅游业有一个名词叫“体验式旅游”,教育也可以有“体验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吸收。因此,德国从学前阶段开始了许多实践部门和企业进入校园的活动。此外,德国经济发达,但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对实践水平高、能直接促进生产力的技术工人需求较大。这也是从社会方面解释德国双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德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愿意参加双重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正在减少,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参加高等教育。这一信号也从另一方面提醒德国双重职业教育是否从“重实践”转向“重实用”,以便更好地反思教育模式,是否可以改革双重职业教育内部体系或补充和改进其外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