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

时间:2024-02-24 00:3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育成本分担是指学生教育成本中的公共成本由各投资者共同分担的制度。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分享标准不合理、分享制度缺乏灵活性等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研究生个人分担额度。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这不仅有利于缓解教育资金短缺,而且是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深层次改革。为此,本文试图对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和研究生个人分享额度的合理衡量进行新的探讨。
 
1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
 
1.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流派。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舒尔茨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在劳动者身上形成的劳动素质、技术水平等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医疗保健、劳动者迁移、移民和信息占有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人工价格的浮动为信号。人力资本理论看到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个人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强烈主张个人投资于教育。后来,经济学家贝克尔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他指出,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是一种增加人们价值内容,影响未来货币收入和未来消费的投资。[1]人力资本理论揭示了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为教育成本分担,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提供了明确的经济依据。
 
1.2 公共产品理论
 
教育产品的性质是分担教育成本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产品是指通过教育改变的人的素质。公共产品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现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公共?A产品理论根据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力和排他性,将所有社会产品和服务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中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相反,同时具有消费竞争力和排他性的产品属于私人产品,而在消费中不完全具有竞争力和排他性的产品被称为准公共产品。因此,研究生教育产品应属于准公共产品。因为教育的收入总是有消费的个人收入和社会收入,通常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收入不断增加,社会收入相对下降。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收入明显大于社会收入。因此,研究生教育既有私人产品又有公共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
 
根据研究生教育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研究生教育所需的资金不应完全由政府提供,而应由社会、学生及其家庭和其他受益者共同承担。这里的社会包括其他受益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1.3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2]是美国经济学家布鲁斯约翰斯通(D?B?Johnstone)提出的。他指出,高等教育是一项通过投资获得利润的活动,它将为许多投资者(包括国家、学生家庭、雇主等)带来利润。高等教育成本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由学生及其家长、代表纳税人的政府和企业共同分担。因此,研究生个人应支付一定的学费来支付部分教育费用,但大部分仍应由政府承担。约翰斯通认为,教育成本分担可以实施多种形式,如初始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政府补贴、捐赠等。但在分享中,要坚持利益与能力相对应的原则。受益方越大,分担的成本就越多。同时,要考虑学生家庭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既要让学生承担必要的教育成本,又要保证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对经济贫困学生,国家应给予一定的资助。这些观点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1.4 教育供需调节理论
 
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具有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它包括社会教育需求和个人教育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供给是指某一社会为培养各种人才而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教育产品。虽然教育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无论是计划多还是市场多,都存在教育供需和供给问题。供不应求,教育发展不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供过于求,教育发展过度,造成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教育供需矛盾,两者在总量或结构上总是不一致。因此,实现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相对平衡是教育正常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经济活动中,价格是反映供求关系的尺度,是调整供求关系、实现供求平衡的杠杆。由于教育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教育价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价格在其他市场中的作用。因此,要促进教育供需互动,实现供需平衡,必须分担教育成本,即找到一个可以有机地将教育需求与供给联系起来的“中介”(教育价格)。教育价格并不等于所有的教育成本,而只能是教育成本可以分担的个人负担。因此,政府、企业、个人及其家庭作为反映供给关系的规模,可以将教育价格作为教育投资决策的参考。分担教育成本可以促进研究生教育供需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