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法制教育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有效性

时间:2024-10-16 23: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如何利用法制教育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其特点
 
群体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大多数人聚集临时偶尔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规模聚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人的语言行为或身体行为冲突,或表达要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或发泄不满,产生影响,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群体性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规模的“群体性”和根本原因的“利益性”。群体性是指每一个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一群具有相同或相似利益和心理的人制造和参与的。这是群体性事件最基本的特征。总的来说,我国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往往达到数百甚至数万。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因此,利益是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核心特征。群体性事件大多是人民利益受到侵害造成的,共同的利益目标必然会维护利益受损的群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是目标的“合理性”和行为的“非法性”。在大多数群体性事件中,群众客观上和本质上要求有关部门或单位重视、维护和恢复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目标的合理性和行为的非法性。目标的合理性是指群众通过群体性事件表达的愿望和诉求,以维护合法利益;行为的非法性是指表现为非理性、非常规、暴力的群体行为。
 
三是参与者心理的从众性、盲目性和情感性。很多人加入群体性事件,不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出于从众心理,甚至出于群体的盲目性或压力。当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情绪处于极度不稳定和非理性的状态时,就会形成具有冲动性、服从性和极端性特征的群体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受到他们的指挥和外部建议的控制,然后参与一些激烈的行动,甚至做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
 
第四是过程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往复性。群体性事件容易受到群众情绪的影响,人们的情绪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因此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往往突然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许多群体性事件是各种矛盾交错的结果,群体性事件原因的复杂性使调查和彻底解决变得非常困难;一些群体性事件涉及跨部门、跨行业,涉及面广,权力划分协调使原本不复杂的事情得以复杂化。此外,由于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渴望尽快解决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在事件解决之前会有重复制造或参与群体性事件、重复上访甚至越级上访,对社会稳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有效性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完善和完善法律制度,充分保护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专项立法,明确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法律规定,完善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完善政府信息披露发布制度,建立完整的群体性事件处理方法基本制度,拓宽公共利益表达渠道,大力开展全社会法制教育。
 
(二)创新法制教育宣传形式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法律,实现“报纸有法律教育专栏、广播有法律教育声音、电视有法律教育项目、网络有法律教育材料”,实现媒体的全面覆盖。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公益活动,建立法制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法制教育大格局。通过宣传法律,提高公民依法维权意识,教育群众依法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积极营造法制教育氛围。
 
(三)大力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法律法规。
 
大力宣传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应急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宣传信访、投诉、仲裁、调解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加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律宣传,引导公民按照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公正司法教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