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东莞培养技术类学生“工匠精神”主要措施

时间:2023-12-26 21: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对东莞培养技术类学生“工匠精神”主要措施的建议
 
“工匠精神”历史悠久,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促进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在技术教育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技术院校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以培养“工匠精神”为教育目标的基础,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精神理念。
 
1.加快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首先,在社会和家庭中,迫切需要改变“重教育、轻能力”的传统教育理念,提高对技术教育的认可,肯定技术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其次,在学校,技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培养“工匠精神”对学生教育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要有意识地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理想、职业精神、职业规划融入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渗透和构建学生的“工匠精神”。只有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树立卓越、专注的专业精神,为企业、社会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只有发挥“三螺旋”的作用,才能全面整合资源,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发挥有效作用。首先,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为高职院校提供财政支持和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的空间。其次,技术院校可以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拓宽招生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公共培训中心合作,加强学校技能、品牌和行业特色的培养。同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演讲、参观、比赛等多元化、灵活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第三,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平台,为技术院校提供培训机会,促进产品和技术研发,吸收各类人才。只有整合各方力量,才能共同为技术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3.实现技工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
 
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需要建立在社会需求的起点上。只有社会需求与技术院校的培养资源一致,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由于社会需求是动态调整的,技术院校需要具有前瞻性,跟上市场前沿高新技术,加快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不断完善人才培训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掌握3D打印、机器人制造等新技术,满足实用人才需求,努力发挥人才培养在行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技术院校非常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的结合。大多数技术院校采用“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教育模式,如东莞技术学校采用的“双元制”、“学徒制”。一方面,企业将部分生产任务交给学校完成,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培训场所,承担教学任务,帮助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实现互利。为了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议适当加强这部分教育模式的时间,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亲身体验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注意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工匠精神”在学生身上的传承和发扬。同时,探索建立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机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实践,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和职业素质进行评价,为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目前,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一是通过开展政府引导和学校主导的技能竞赛,加强重视技能、尊重技术人员的舆论宣传,提高技术院校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社会认可度。二是政府可以设立引导资金,鼓励企业与技术院校合作,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减税等配套支持措施,开展“一对一”定向培训,直接开放一线技术人员对接渠道,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解决当前企业就业难的问题。三是探索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解决技能人才职称认定、培训学习、学历提升、岗位晋升等问题,为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此外,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特别是应用型教师在薪酬福利、技能提升、岗位流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总之,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技能型人才精神是促进一个国家制造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因此,技术学院的学生必须有“工匠精神”。在技术教育中,技术学院需要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