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儿童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时间:2024-05-10 23:2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儿童的思维和思想需要发展,好奇心是儿童的共同特征,艺术课程需要善于观察事物,儿童出于好奇心通常有很强的观察力,更有优势。因此,在儿童艺术教育中,教师应善于把握儿童在生活中强烈观察的特点,并根据其心理有效地进行艺术教育。生活教育模式是儿童艺术教学中的一种思想创新,特别是反映在儿童艺术启蒙教育中。儿童艺术教学的生活实践主要是指生活和游戏中的艺术教育。一般以生活内容和生活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对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儿童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提高儿童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儿童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意义
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们的特点。孩子们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孩子们渴望触摸生活,从中获得幸福。因此,幼儿教育阶段主要是寓教于乐,让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了解生活,感知生活。这对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激发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有益,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艺术教学,应该引起艺术教师的足够重视。教师在进行艺术教学时,要让孩子观察生活,加入身边的一些元素,满足孩子的游戏和探索要求。儿童艺术教育的生活化是让孩子从视觉出发,是一个感知生活、逐步探索生活的过程。
二、儿童艺术教育现状
(1)生搬硬套,缺乏灵活性。以绘画课程为例,目前大多数儿童艺术教育都是生搬硬套、模仿案例。例如,一些幼儿园喜欢在广告牌上张贴模型绘画,并要求其他儿童进行比较,这实际上为儿童建立了一个“标准”。因此,儿童的绘画风格逐渐“标准化”。这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为艺术教育不仅要教儿童如何复制案例,而且要教他们欣赏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观察和创造。
(2)教学内容空洞。目前,儿童艺术教学表面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实际课程内容相对空洞。一些幼儿园的艺术教学方法甚至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方向。这样,孩子们的艺术学习就不仅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而且越走越远。这对孩子们的艺术学习非常不利。
(3)教学环境中缺乏生活元素。大多数孩子的生活都是玩具,但大多数玩具都是基于虚拟的卡通角色,这与生活是分离的。在教材教学中,无论是内容还是课堂方式,生活元素都很少,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孩子们的学习无法与生活联系起来。
(4)教师评价过于主观。小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并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然而,获得“不良”评价的孩子会因为不被认可而被拒绝,一些孩子不得不接近“好”评价的绘画风格。孩子们的判断力还不成熟,就像小树苗需要老师的矫正和灌溉一样,小树枝在没有伸展的情况下被切断,这阻碍了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审美来判断孩子的能力。
三、儿童艺术教育生活化建议
(1)因人施教。因人施教符合我国教育的新理念,即对儿童学习能力的不均匀性进行具体分析,制定有目的的教学方案,对儿童进行多元化培养。比如,老师可以用“我的小花园”作为教学主题,让孩子充分联想。有的孩子喜欢洒脱的画笔,有的画风整齐,有的接近“印象派”。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绘画风格进行分组,适当引入比赛。也可以适当引入手工制作,如彩泥塑造。
(2)扩展课程内容。将生活中的元素加入到艺术教学中,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创作。例如,你可以用饮料瓶拼凑起来制作小手工艺品,比如人物;你也可以用废报纸、衣服和其他贴纸来画手工艺品,比如牛仔相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丰富想象力,培养善于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美的好习惯。
(3)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借助多媒体技术,他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绘画故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艺术学习的热爱。还可以建立“生活水吧”,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饮料了解颜色,区分冷色、暖色、亮色、高灰色等,为未来的色彩学习奠定基础。
(4)注意评论的语言和语气。老师用“……很好,是……”评论,显得语气温和,这种方法评价孩子的绘画,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信心,而且告诉他们只要付出一些努力,目标就会实现,然后激发孩子改进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应客观、全面,特别是对内向的儿童,更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爱好,引导学生如何改进,而不是纠正错误。肯定的话更多,否认的话更少,但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小故事来激励孩子们。
四、结语
儿童艺术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中添加生活元素,还要改进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幼儿阶段是学习能动性强的阶段。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做好幼儿艺术教学,生活化教学,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兴趣培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