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KIPP教学模式简介

时间:2024-05-10 23:2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KIPP教学模式简介
 
KIPP教学模式由迈克·芬博格和大卫·莱文于1994年在贫困地区任教时创立。当时,他们发现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然以原来的方式生活,教育似乎一点效果都没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在休斯顿建立了一个“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Program,简称KIPP)的高校,其使命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性格。
 
其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其教育特点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期望。“每个孩子都愿意和可以学习”是KIPP学校的基本信念。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KIPP学校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为每个学生设定了明确、可测量、可实现的学习目标。
 
(2)签署“卓越保证书”。KIPP学校需要与每个学生、家长和老师签署“卓越保证书”。保证书规定教师应尽职尽责地教好每个学生,学生应努力学习,独立完成课外作业,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父母应该确保他们的孩子每天早上7点∶25.按时到校,每晚检查孩子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营造团结和谐的高校氛围。
 
(3)学习时间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KIPP学校采用了增加学习时间的方法。一般来说,KIPP学校的学生每天比普通公立学校多活动3个小时,每晚有两个小时的课外作业,每周六给学生补课4个小时,暑假补课3周。通过增加教学时间,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上高中和大学做准备。
 
(4)强大的领导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KIPP学校的校长必须接受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除了五周的集中培训外,还包括在大学学习教育领导和管理知识。此外,KIPP学校领导能力模型明确规定了学校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丰富的工作经验、沟通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反思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注意教学绩效。KIPP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大于其他类型的学校。教师不仅要有认真谨慎的态度,还要有创新意识。KIPP基金会每年都有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提供机会,提高教学绩效。
 
2.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学习没有强烈的兴趣和欲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低。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未来的就业形势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60万岁”的家庭。他们认为,只要通过考试,他们就有毕业证书,有毕业证书,他们就可以找到工作,没有野心,缺乏学习的主观主动性。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素质差。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思想道德和学习表现相对落后或缺点较多的学生。入学后不久,他们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薄弱、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到,导致厌学;有些言行不文明,习惯不好,进出网吧,卡拉OK、舞厅;有些人喜欢看不健康的书刊和视频。
 
(3)学生自理能力不足,自制力差。中职生习惯了传统学校的保姆式和灌输式教育,养成了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被看”习惯;他们的自我约束和学习能力非常有限,进入学校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氛围。
 
(4)缺乏毅力,逆商低。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向前看,动摇意志,不敢面对问题,退缩。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能坚持,不敢尝试,品尝。
 
3.KIPP教育模式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启发
 
(1)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兴趣,为学生建立强烈的学习兴趣。入学之初,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锚测试,建立学生的职业倾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做好职业规划。根据职业规划分解所需知识,为学生建立未来工作、工作、成功的准备和学习理念,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对学生行为的教育。将学生人格培养深入生活,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行为,包括课堂行为(听力状态、姿势、回答问题的礼仪、语气)、校园行为(行走姿势、礼貌、卫生习惯、积极锻炼)、公共行为(纪律、公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重复、反复、持续的训练,增强学生的素质,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中。
 
(3)加强教师在及时指导学生方面的作用。在学生教育中,教师需要及时激励、指导、批评和纠正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甚至示范。
 
(4)技能需要不断加强的深度练习。只有深度训练的“增量”才能突破原来的水平,形成技能。职业学校的教育应注重效果,而不是数量的增加。在课程设置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设置多样化、诱人的课程,深入分析各专业的知识模块,不断加强教学,深入培训。
 
(5)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互动。我们可以尝试签署一份独特的“卓越保证书”,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团结在追求卓越的旗帜下,鼓励学生在教学中互相鼓励,教师与家长沟通互助,学生与教师形影不离。这种良性互动是保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也是学生在追求卓越过程中不能长久的稳压器,促使学生坚定、坚持、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