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流浪儿童品行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4-06-25 23:3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流浪儿童品行教育的重要性
流浪儿童在社会上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许多社会人士对流浪儿童有偏见,他们经常成为一些成年人和罪犯的目标。主流社会对流浪儿童的歧视、排斥和虐待,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加剧了流浪儿童思想情感的转变,成为他们适应社会的巨大障碍。因此,实施流浪儿童的行为教育已成为社会援助的重点。只有当流浪儿童有健康的行为习惯时,他们才能有与正常儿童相同的主体认同感,以平和的态度看待过去的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积极的态度,减少重复流浪的可能性。
(1)流浪儿童品行教育是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的需要
教育是一项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育者在道德、智力和体育方面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行为教育可以促进学习者提高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为学习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良好的品质、性格和行为习惯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行为教育不仅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确保儿童行为教学的实施。然而,由于各种经济和社会原因,中国仍有少数流浪儿童不能享受中国的正常行为教育。为了保护这一权益的实现,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规定:“为流浪儿童、严重不良和犯罪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坚持积极援助,“加强流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文化和法律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帮助他们顺利回归家庭”。
由此可见,对流浪儿童的行为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流浪儿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地方、市政府特别是各级援助机构的重要责任。
(2)流浪儿童品行教育是帮助流浪儿童重返社会的需要
共同生活的环境是社会。每个社会群体要想在社会中发展和生存,就需要通过社会化来适应社会。所谓“社会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个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技能,进而形成一定的人格和生存发展能力,让自己从出生之初只有一些最基本的生理本能的自然人逐渐转变为社会认可的社会人。儿童阶段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最佳时期,在人类心理和生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为教育是帮助儿童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社会化能否成功,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顺利适应社会。然而,流浪儿童流落街头,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甚至很难生存,更不用说享受良好的教育了。据统计,大多数流浪儿童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此外,他们还遭受家庭暴力、无固定住所、社会遗弃等打击。他们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不幸。因此,在救助过程中,将流浪儿童的基本援助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帮助他们重新学习良好的社会行为准则,产生新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个性,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再社会化过程。只有这样,流浪儿童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回归社会。
(3)流浪儿童品行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
流浪儿童因各种原因脱离家庭进入社会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难以保证基本的物质条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流浪,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在性格表现上产生许多缺陷,如性格孤独、缺乏自信、法律观念薄弱、人际关系紧张、忽视生活等。这些人格缺陷会对流浪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生存和寻找生活必需品,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做出各种违法行为,损害自身发展,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成为威胁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流浪儿童的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流浪儿童接受品行教育,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教育这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流浪儿童改变流浪生活中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面对挫折、承担责任的坚强素质,增强他们遵循社会行为规范的主动性。对流浪儿童的行为教育不仅能促进流浪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有效预防流浪未成年人的非法犯罪,消除社会安全稳定带来的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流浪儿童的性格教育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实质性援助。既能保护流浪儿童的合法权益,又能顺利回归社会;也能防止流浪儿童违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对流浪儿童进行科学规范的性格教育具有深远而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