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西方发达国家生命教育发展概述

时间:2024-10-07 23: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当前,中国社会倡导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大学教育也应以人为本,以生命教育为契机,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大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西方发达国家生命教育发展概述
 
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关注个人和他人的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包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高。参考西方国家30多年的生命教育经验,可为我国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
 
(1)美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早,教育内容以医学、生物知识为导向,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与无生命的区别和自然规律,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和死亡过程,形成独特的“死亡教育”,旨在帮助青少年克服失去亲人的悲痛,重新投入生活。德国的生命教育也主要与对死亡的认知有关,帮助青少年从哲学、医学、宗教等角度审视死亡问题。在西方早期生命教育中,其课程体系以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的理解为基础,旨在引导青少年从死亡中了解生命,获得必要的情感援助,了解生命的尊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引入社会文化视角已成为其重要趋势。社会文化视角的“社会”包括权利、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和群体心理因素。“文化”是指将某种文化类型中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思想、价值观、信仰、行为)与另一种甚至其他文化区分开来。结合社会文化视角的价值特征,运用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青少年心理咨询、法律教育等教育形式,通过特殊教育探讨社会伦理、科学伦理、生活信仰问题,关心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的本质,合理规划生活,有效实现生命价值。因此,生命教育实现了仅限于死亡教育的突破,进入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论述我国生命教育现状及分析
 
20世纪80年代,华东师范大学叶兰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胡中平教授指出,中国的教育忽视了人是教育最基本的重点,而以人为本正是教育的本质。随后,中国的教育研究逐渐开始关注个人的生活。
 
(1)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教育部门的直接参与和课程设置来实现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大多设在中小学。主要针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防止校园伤害和各种事故。这种以专题或独立课程为主要形式的生命教育,尚未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体系。当青少年进入大学阶段时,他们对生活的认知有了新的困惑和需求,亟待解答。如何开展高校生命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前,我国大学生活教育大多处于“讨论”水平,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多采用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育、缺乏针对性、形式单调、内容无聊、大学生接受度低、缺乏教育效果。同时,在大学阶段,校家联系被削弱,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接受生活教育和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建立大学生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生命教育途径分析
 
(1)重视大学生生活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智力、身体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激烈,高校逐渐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在教育教学中,盲目强调专业技能的灌输,对学生精神生活和精神发展的关注不断减弱,大学生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也陷入了狭隘和对物质的非理性追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生活教育,为大学生生活发展提供信念支持,确保大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从教师开始,让教育充满生活关怀。教师是大学教育的具体实践者,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简单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加强与学生分享生活的情感和理解,通过教学交流生活经验和人格培养,加强指导,注重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发展。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适合自己专业的生活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从校园软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除了依靠课堂教学,生命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性。生命教育应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研、文化等活动,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的整体氛围,让大学生在教学教育中充分体验生活的幸福和满足,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初入大学的心理评价,到教育教学的渗透和加强,再到帮助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生计教育,都是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生命教育,要努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教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