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时间:2024-10-07 23:2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不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利于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
1. 类别结构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教育类别结构失衡的现象。研究生占据本科生职位、本科生和专科生职位的“占据效应”突出,人才消费趋势高,浪费趋势严重。
2. 学科结构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学科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才结构的发展和变化。从就业形势来看,学科和专业的供给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大学生面临不同的就业情况和情况;另一方面,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招聘岗位的要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
3. 结构转型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时期。同时,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也从“精英需求”向“大众需求”转变。然而,大众化的重点并不是职业教育,而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不合理的办学水平结构误导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万物皆下品,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导致毕业生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水平、高薪,导致供需脱节。
(2)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数量激增。由于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这些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1. 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往往忽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在这种考试导向教育体系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缺乏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
2. 人才培训缺乏准确的目标定位
我国高等学校在办学水平、办学方向、办学模式等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导致高等教育影响质量,缺乏特色,没有形成鲜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仍然坚持“以学科为标准,以教师为主导,专业设置狭窄,课程体系小而全,教学注重教学”的原则,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 高等教育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与教育教学相互分离。高校对就业指导认识不够,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来指导和帮助毕业生。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但其指导内容大多是分析就业形势、整理收集就业信息等,不能真正引导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