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分析

时间:2024-10-05 23: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如今的中学生贴近时代,视野开阔,思想开放,头脑灵活,兴趣广泛,生意兴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学生成长的鲜明特点。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分析
 
因为现在的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的不成熟,表现出政治观念的冷漠和思想的不知所措;缺乏追求和动力;要求和要求更多,奉献和责任更少;实际工作,粗俗。。。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概括为:(1)社会责任感不强;(2)缺乏崇高的人生抱负;(3)追求享受的趋势非常严重;(4)纪律观念薄弱,法律观念薄弱;(5)意志薄弱,各种心理问题突出。
 
二、运用传统文化进行语文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在教学中,学生应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连续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高尚道德风采在现代生活中的深远影响和关键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的一些宏伟章节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思想道德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中国传统文学都被选入语文教材,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努力挖掘德能因素,结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教学知识和答疑解惑的同时,生动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教育,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大局
 
它主要表现为自我满足,牺牲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来维护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最终形成整体价值取向。这在古典名著中表现明显:屈原关注祖国的未来和命运,“上下追求”和“奔波”;白居易“但伤民病痛,不知时忌讳”;林则徐“为国家的生死谋生。。。他们爱国爱民,坚持崇高的理想,面对黑暗势力的迫害,坚持忠诚的节操和正直的品行,无疑是我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教学的最佳教材。
 
2.挖掘仁德和谐因素,加强团结互助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了仁德和谐的声音,展现了人类的美好关系。孔子说:“仁者,爱人。、“和为贵”;孟子要求“与民同乐”、“老了,老了,老了,老了,年轻了,年轻了,年轻了。”;墨子的《兼爱》阐述了“天下兼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道理;庄子主张“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努力挖掘仁德和谐、维护统一等积极因素,对培养学生树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3.培养人伦纲常观念,开展社会道德文明礼貌教育
 
“天行键,君子自强不息”揭示了人类积极努力、奋发向上的内在本质;“地形坤,君子以天道酬勤”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相互关心、忠诚包容的基本原则;《尚书》指出,“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兄弟情谊、孝顺);孔子说“孝也是人,其为仁之本舆”;孟子的“父子有亲,朝臣有义,夫妻有差异,长小有序,朋友有信”都表达了他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各种角色应该遵守的义务;《颜氏家训》和《袁氏示范》为后人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家教”财产。
 
4.弘扬崇德修身精神,实施道德情操教育
 
追求思想境界是中华民族高尚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三军能夺帅,人人不能夺志”来看,他强调“士可杀不可耻”和“君子谋道不谋食”;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至大至刚”养“浩然之气”;“生我所欲也,义也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为了严惩将军头,为了服务中的血,为了张遂阳的血,为了燕昌山舌。。。这种崇德重义、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大家奋发向上。
 
5.“知行合一”,学习实践,时刻反思,创造理想人格
 
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提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自厚而薄责”;曾子提出“日三省自己”……这种严以律己、真诚待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君子风度,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古代文学教育毕竟不是政治课,在教育方法上也要做到:
 
5.1利用课堂渗透到德育中,避免充满教室。教师要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创造德育情境的情境。
 
5.2运用语文活动课渗透德育,注重教学目标和要求,克服简单政治或文学的趋势。
 
5.3教师应以身作则,影响学生。所谓“正人先正己,一行胜千言万语”,老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结语
 
总之,“文以载道”的传统和“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使命感,使中国传统文学的责任超过了世界上任何民族或文化。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国古典文学的教育作用,利用这些经典传统文学为学生提供德育,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责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教育家倡导的“传道”精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