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不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5-02-01 22:4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不注意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汉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所以理解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解能力和机械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虽然小学教学似乎是整个教学时期最简单的,只是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度学习服务,但也有入学考试,所以难免不落入刻板印象,只注重重要考试的内容。学习成绩只是学习的一部分,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学习汉语也是为了让学生顺利交流思想,所以表达能力也很重要。表达能力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能力,更是口头表达能力。老师平日布置的日记、作文等作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不太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当你出去和别人打交道时,你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中推断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小学是培养许多技能的黄金时期。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有足够的表达机会。课后,老师也可以安排一定的任务,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遇到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学生,不能强求。虽然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但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但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过程就不会那么艰难了。结果自然是大家喜欢看到的美好结局[2]。
 
2、标准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利用孩子的天性没有完全抑制。孩子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富有想象力,所以课堂教育不能限制他们。对于教科书的内容,不应该有任何标准的理解,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想法自然是不同的。如果他们被迫使用相同的规章制度来限制他们,他们的想法就会被扭曲到变形,几乎没有被包含在这些规章制度中。所以他们不再自由地想象,而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思考,他们的想象力被限制在笼子里。
 
汉语是一门文本学科,不像数学这样的学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即使一个数学问题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横向看到山峰,远近不同。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和接受差异的存在,并保护这些“差异”,这样他们就不会被标准化和磨平。积极鼓励理解的差异化,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自由碰撞,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非常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