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日文化意识的比较
时间:2024-01-03 20:1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日文化意识的比较
1、鸦片战争以来,中西列强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古代中国在西方竞争对手面前失去了抵抗力,几千年的历史团体和治理世界的传统文化失去了“夷夏之防”的功效,国家陷入了被屠杀的境地。这种情况促使先进的中国人认真思考中国落后的原因,比较中西文化的优缺点,逐渐走出中国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开始以西方为参考系,寻求中国的出路。然而,对绝大多数国民和统治者来说,显然没有这种理解。在坚船利炮的轰击下,“中央大国”的文化优越感被扭曲成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正义和团体化的全面排斥。虽然有一些开明的人要求向西方学习,但教育改革只是皮毛上的改革,对西方文化没有真正彻底的了解,也没有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不自觉地严重影响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国家。1853年,美国的强大船炮打开了日本封闭两个世纪的大门;此后,西方列强迫日本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和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这个民族危亡的关头,日本爆发了明治维新运动。为了拯救大和民族,日本的第一个学制是在“和魂洋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因为它不仅撤退甚至灭亡,而且已经成为所有大和民族人民的共识。日本人的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外力的压迫,更是日本岛国心理和单一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基本上完成了教育西方化向本土化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了第二次教育改革。日本战败后,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民族事务。第二次教育改革处于“战后虚空”和“价值真空”阶段,几乎是一次完全美国化的教育改革,完全没有考虑到日本的实际情况。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模仿,但作为一个失败的国家,日本有机会接触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祝福。当日本人逐渐走出战争的阴影时,他们的文化意识开始复活,他们开始放弃美国的教育体系,使美国的东西被我使用。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文化意识的里程碑。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对传统文化的极端批评更激发了其他人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偏爱。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后果,让一些中国人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开始试图从中国文化中找到走出民族振兴之路的好方法,这也是文化保守主义盛行的一段时间。文化保守主义者努力维护中国文化的价值,主张在捍卫中国固有文化的前提下,协调和妥协东西方文化。它的用心良苦,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民族主义旗帜高扬的时代的要求,从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历史证明,文化保守主义显然没有解决中西文化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虽然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尝试,有许多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但最终,由于这种文化无意识,不可能有利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3、日本的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唯一一次在和平环境中主动进行的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口号。日本逐渐完成经济大国梦后,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为了确立自己民族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日本人不再寻找模仿的模式,而是开始进行文化创新。以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也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文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了文化热。这种文化热包括西方文化热和传统文化热。然而,到了20世纪末,民族主义又开始崛起。一部电影《中国可以说不》引发了一股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后来,一些不知道真相的人开始在西方一些理论的误导下倡导:21世纪是中国的现实,世界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东方。这些文化的无意识严重误导了人们的思想。在这个日益国家化和多元化的社会里,这种民族主义思想对我国向其他文明学习,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它将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发展的一大障碍。现在我国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这种文化的无意识将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文化意识使日本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文化意识的不自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增加了与日本起步基本一致的差距。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出现了民族文化危机。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各种改革来缓解这一危机。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也符合这一趋势。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文化意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增强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提高中国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加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避免盲目傲慢和排外,当然,避免盲目追随西方,这一切都迫在眉睫。在教育改革中,要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其他文明的理解中,使文化意识与国际理解相结合。现在中国正在进行这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如基础课程改革。为了使这些改革顺利进行,我们应该为这些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是一个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而且是一个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