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思考中国教育的现状和现状
时间:2024-01-21 21:5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思考中国教育的现状和现状
(一)素质教育的壳应试教育的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一直受到人们的诟病。因此,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合乎逻辑的。而且,就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言,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然而,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大多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在大、中、小城市,只是为了应对国家的素质教育政策。在所有只有“考试归属”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分数仍然是决定学生能否进入更高学府的唯一参考标准,而素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难以量化,因此没有严格的参考标准。因此,目前的教育形势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进行应试教育。
(二)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每年6月和7月,在全国高考期间,许多公民、学者和教育专家开始出来呼吁全社会和国家关注解决这个问题。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受到地区经济的极大限制。目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十分严重,导致欠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此外,区域区分限制的招生政策甚至可以称为“权贵教育”。通过观察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高招生配额的分配,不难看出,计划招生人数与地区考生人数的比例“惊人”。然而,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势而言,高考仍然是许多“贫困学生”崛起的唯一公平渠道。
(3)教育产业化
教育应该是一项神圣的事业。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商业化模式越来越突出。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允许私人财力进入教育行业,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私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这些学校不乏所谓的“贵族学校”。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确实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通过商业经济的手段管理学校,通过高薪和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更有责任心教育好学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将导致许多优秀公立学校教师的流失。同时,由于私立学校往往收费昂贵,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成本是公立学校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贫困学生”很难获得相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四)高校扩招
高校扩招是我国教育的另一种现状,其影响也很大。曾经的“象牙塔”不再神圣。诚然,扩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和接受教育,但盲目扩招,不断降低学生的录取标准,使当前的大学教育不再能够保证教育建设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正如上述商业化一样,高等教育的商业化已经形成,“混合文凭”近年来成为一个流行词,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中,许多政治家和企业家通过“权力”、“钱”渠道开始在各大高校获得研究生文凭,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实质性、系统性的学习。这张文凭已经成为晋升的资本,并在装饰立面上贴上了金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深层次的,但“功利主义”必然是主要原因。
二、关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1)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素质教育
要解决当前的困境,必须真正普及素质教育。社会建设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在知识层面,更要在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上下功夫。21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培训人才不仅要“考试”,而且要“学习思考”,要有创新精神,知识教育和积累当然要继续加强,综合技能培训也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优秀人才。要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让教师在教学中转变“唯分数论”的固有思维,真正注重学生各方面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为了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毕竟,学校教育所能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总之,普及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现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人才而不是人才。
(2)教育教学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促进我国教育发展,解决当前教育的不足,从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入手,至少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的公平性。目前,我国经济差异导致教育水平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国家教育宏观资源配置中应注意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倾斜,这也是从教育层面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应从基础教育投入和高考招生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我国基础教育主要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实施教育免费政策,但优秀教师培训和基础电子教育设施倾向于偏远地区;高考招生政策的缺点不容易一夜之间解决,但要注意招生指标配额的调查,尽可能公平公正。
三、结语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尚未完全落实,但指出的方向是正确和光明的。因此,要正视当前教育形势,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进步,为全面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