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启发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

时间:2024-01-24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启发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
 
(1)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特点
 
现代语文教育的目的有明确的方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教育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对培养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新教育大纲颁布以来,明确了我国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新青年的需求,树立了以此为目标的教育目的观。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语文教育的内在本质是多方面协调均衡发展。
 
(2)现代语文教育目的观的原因分析
 
中国教育在发展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打击,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教育重点回归城市和高等教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道德、文化、理想、纪律的“四人才”。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风向标,改善了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不同时代政治经济的影响,教育理念不断变化,语文教育也随之科学发展(3)教育目标规划
 
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教育的总体目标。教育总体目标的指导精神称为教育总体精神,影响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包括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学的教学目的观也受到教育总体精神和教育总体目标的指导和制约。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教育研究指出,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抓好中小学教育,从小打好学习基础。当时,邓小平提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观。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发展社会主义,语文教育目的观也受到教育总体目标的影响,按照邓小平的指示改变。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颁布,部署21世纪教育总体目标,规定“素质教育”的指导地位,再次引导语文教育目的观。
 
(四)语文教育发展前景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发展规律会对其造成一定的限制,语文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对语文教育目的观成因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语文教育演变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的发展规律。到20世纪末,中国进行了许多课程改革。21世纪初,语文教育明确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多方面平衡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的目的观不断变化。结合语文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它在起伏中不断前进。它的教育任务非常重要,完成过程更加艰巨。
 
(五)教育理念发展前景
 
世界在不断变化。事物在融合其他相关因素的同时不断发展。如果有发展,就会有变化。其变化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主要受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最大的影响是“应试教育”的障碍。应试教育的教育形式是以考试为教学中心,一切学习都服务于考试,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倾向于死记硬背、题海作战等方向,影响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纠正这一错误,教育的目的变成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这一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平衡个性化发展是其内在本质。要高质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工作中的综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按成绩分级区分对待。同时,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协调发展,避免应试教育只关注考试成绩的错误。可见,现代语文教育的目的观受到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
 
结语
 
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学精神应依靠语文教育的目的。对语文教学成果的评价应制定客观的体系,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标准,检查语文教学效果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目的观的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