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共性
时间:2024-02-12 23:1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卢梭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共性
(1)阶级立场相同
虽然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在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关注主体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卢梭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教育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反神权色彩。“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和注重家庭教育的理念都反映了当时政治革命和时代发展的特点,为资本主义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武器。杜威生活在资本主义巩固发展时期。教育思想的反传统和改进特征更加明显。教育渴望为新社会培养合适的人才。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刻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特征,为美国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两者的教育思想都是从资产阶级的角度为资本主义服务的。
(2)教育理念相同
卢梭和杜威在基本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提倡自然发展的教育,反对压抑和改变儿童天性的教育。教育是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积极发现的过程。教育应遵循人类成长的规律。
1.教育是经验的自然发展
经验通常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指人们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而间接经验是指人们通过学习他人的实践成果或书本知识获得的经验。卢梭和杜威认为,实践经验的过程与教育有着密切而必要的联系。教育是经验的自然发展。这里提到的经验,两位教育家都倾向于直接体验,提倡在生活中获得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他们自然会成为理性的人。
卢梭认为感觉经验是教育的第一步,理性的理性是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的。2岁前,儿童利用感官经验避免伤害;2至12岁之间,卢梭提倡儿童体育训练。体育锻炼的经验将使儿童了解体育与智力教育发展的协调,强大的体格将使儿童有空余时间开始思考,自然走向理性的道路。
杜威认为,在各种不确定的教育活动中,只有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永久参考,所有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杜威的“教育就是成长”思想是指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教育就是转变”的思想表明,教育是经验的不断重组或转变。“教育就是生活”的思想表明,儿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制定教材的最初和最佳起点。儿童凭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引发了无限的学习欲望和动机。杜威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揭示了教育的味道,即经验的自然发展。
2.教育需要遵守成长规律
两者均调教育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反对儿童“成人”教育。
卢梭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提到,“我们对孩子一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观点去做教育,越做越错。”最聪明的作家,尽力讨论一个人应该知道什么,却不问一个孩子能学到什么。”[3]56卢梭明确反对不顾自然法则、违背儿童天性、偏离成长规律的儿童教育模式,认为教育的败坏在于以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我们不仅要把孩子当成人,还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为此,卢梭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杜威在《明日学校》一书中肯定并发展了卢梭所倡导的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人类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成长的结果,成熟需要一段时间,成长并不会造成伤害。儿童的意义实际上是成长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为了成人生活的造诣,无论儿童的能力和需要如何,都是一项自杀政策。”[2]104杜威认为,教育是为了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成长,教育应遵循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对儿童进行“成人”教育,使人类在自由的道路上逐渐消失。
(3)教育中心相同
杜威和卢梭都认为教育的中心和起点是儿童,卢梭在教育中发现了儿童,杜威进一步将教育的主要地位回归到儿童身上。
歌德称《爱弥儿》为“教育的自然福音”,喊出“儿童发现”。卢梭首次将儿童提升到中心地位,使儿童在教育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自然不再被压抑,得到充分自由发展。卢梭反对经济学院主义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师的任何情绪都会影响孩子。如果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性别、个性、兴趣等因素规划教育内容,运用儿童愿意接受和感兴趣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虽然杜威不是第一个发现孩子的人,但他是儿童观念的真诚支持者。杜威的“教育就是成长”理论认为,教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成长能力,反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和填鸭式教学方法,认为教育最根本的是回归儿童。因此,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原则。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以儿童为出发点。决定学习质量和数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科书。”[2]67此外,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新学校将教育重点转移到儿童生活上是一场‘哥白尼革命’。”[2]3但杜威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教育者的个人活动和需要进行教育,而不是从成人的意志出发,忽视或完全忽视教育者的能力。(4)教育方法是一样的
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受到时代的限制。他们认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实践习得,这与他们之前提出的教育观点逻辑上一致,即经验的自然发展,但忽视了理论的基准和系统性。
卢梭的封建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为了防止学生的心被封建罪所污染,卢梭在教育中大力提倡道德实践。他主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美德,强调“行动而不是言语教育年轻人”[3]67,认为理性建立的道德基础不可能牢固,应用自然情感来改变理性。卢梭犯了一个错误:他忽视了这种情感的主观性,缺乏客观的价值判断,使孩子的天性过于理想化,良心的经验原则本质上是服从内在自然,所以属于他律原则,不能给人真正的自由。
随着19世纪美国的快速发展,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因此,杜威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的思想,主张让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从经验上升到理性。杜威也犯了一个错误:忽视理论建设,使整个社会没有标杆,人们没有区分是非的概念,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卢梭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两种教育思想在教育目的和关注主体上存在差异,但两种教育思想与时代的变化和需求一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对抗封建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两者的教育思想深刻铭刻着西方“尊重人性”、“注重实践”和“主体参与”的文化品牌,对后代教育的“价值澄清理论”和“教育生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