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时间:2024-03-16 21:2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
(1)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追求不一致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作为国家代理人,国家(政府)将教师教育任务委托给高校,即希望高校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基础教育教师;对于高校(代理人)来说,人才培养不是唯一的职能,科研和社会服务也是重要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改革的成败取决于高校对教师人才培养职能的地位。“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教师教育专业的一些积极方向在C合性大学转型的师范院校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即学校的主要精力、人力、财力、物力等重要资源的配置和重要机遇的分配,日益集中在那些有望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强势学科上,而在这些学校工作中占据中心地位的教师教育不断弱化,甚至在相当程度上被边缘化。” [1 ]综合性大学新设立的教育学科(学院)“在学校的学科结构中,大部分只是一种点缀,几乎是可有可无的边缘存在” [1 ],而且大部分没有参与本科教育水平的教师人才培养。更严重的是,“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也相应地减弱和边缘化。” [1 ]。因此,大学教师一般不愿意从事教师教育工作,只要他们有可能“跳槽”。同样,在高校与其内部教师教育机构(包括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之间,如果高校及其管理者(如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明显要求二级学院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重视和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教师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然而,随着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等师范院校”)的综合发展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学科”为主要甚至唯一标杆的评价和资源配置,“教师人才培养”和“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并不是高校二级学院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目标。
此外,在二级学院教师教育机构与内部系、教研室等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之间,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系、教研室还需要与其他系、教研室竞争资源,在系、教研室内,教师个人之间也会出现资源竞争、利益冲突;教师个人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涵盖科研、教学、教育、社会服务等内容,面对目标多样化与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矛盾,教师必须权衡和选择。在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指导下,作为一名理性的教师,不难想象他们专注于科学研究,“课程教学完全有良心”。
可见,各级教师教育代理人(高校、高校、教学单位及其成员)――大学教师)远不符合客户的目标追求。
(2)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委托―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往往处于不对称状态;当代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自己的信息优势P委托人的目标利益行为给委托人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带来困难。委托人需要增加管理、监督、评估等成本,以应对“非效率”和“低绩效”现象,以了解代理人的努力。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较大―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来说,交易双方的“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交易者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也就是说,由于交易方不知道对方掌握的信息,验证信息的成本昂贵,出现了“柠檬市场”,使得市场运作无效率);“事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也就是说,交易合同生效后,交易方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懒惰、“搭便车”、隐瞒真相、忽视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对方利益) [1 ]。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有很大影响。
逆向选择产生“柠檬市场”。课程教学质量主要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密切相关。教学态度包括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可和投入;教师是否认为“本科教学意义重大”,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改进本科教学,或者认为“本科教学成本效益最低”,或者只是“完成工作量”和“必须”,结果必须非常不同。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在课程内容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水平和课程实施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等)。然而,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只有教师最清楚自己的教学态度和能力,教学单位管理者(系、教研室主任等)难以提前掌握完整信息;同样,教学单位和二级学院选拔的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也难以提前完全掌握相关信息。因此,二级学院、教学单位等各级客户只能根据一些易于观察的信息(如教育、职称、科研成果、以往教学条件等)选择教师(甚至往往不是“选择”,教师愿意或最终同意承担教学任务),难以如实掌握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教师有“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定等实际需要时,会掩盖“主动”承担课程教学的真实动机。这种“提前隐藏信息博弈”使得客户更难辨别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全体师范生教育课程(通常称为“公共课程”,包括教育和心理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师范生、教师需求、吸引高水平教师教学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剧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师范生缺乏学习热情、主动性等因素使教师难以从教学中获得学术成长和成就感,从而陷入教学态度和能力的痛苦和无助的“恶性循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柠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