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目的的安全教育
时间:2024-03-31 23: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有目的的安全教育
1.安全保护是儿童成长的基本技能。目前,高校大多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沟通、协调、组织、实施等发展技能,对安全保护的生存技能关注较少。从马斯洛的需求水平理论来看,安全需求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应对未来社会变化的重要保障。安全技能应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安全技能是他们必要的生存能力。
2.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安全教育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从教育目标、教学管理、教师建设、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信息反馈等方面建立体系,完善和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学校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安全部门注重公共安全、消防、交通等。;物流部门注重食品卫生、交通、防灾减灾等。;宣传部门注重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学生社区中心注重宿舍安全、应急风险规避等内容。
3.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调整安全教育内容。首先,港澳台、华侨学生和留学生。这些学生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原籍地法律法规等方面有所不同,特别是国际学生,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情况了解不多,容易受到外部不安全风险的影响。对于这些学生,需要结合其特点、文化、习惯等因素,开展有目的的教育宣传活动。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加强校外兼职、网上兼职防欺诈、人身安全宣传,因为这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通常希望通过兼职补贴日常生活,但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上当受骗,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第三,新生。新生儿刚刚脱离父母独自生活,缺乏生活经验和预防常识,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注重培养新的防范意识,加强防欺诈、防盗等安全宣传。第四毕业生。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需要学习必要的求职安全和生活安全知识。此时,教育应帮助学生消除安全风险,融入社会生活。
4.注意受害者的情况。在财产侵权案件中,许多学生因财产损失而受到严重打击,甚至所有用于偿还贷款和学费的钱都被骗了。如果这类案件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二次伤害”,可能针对自己,如:心理问题、自我伤害和自我残疾;或者伤害他人,从受害者到受害者。因此,受理学生案件后,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咨询,避免二次伤害。
2、探索安全教育新形式
1.课堂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覆盖面广,内容多。应设置专门课程,确保宣传教育效果。当然,在没有单独课程的情况下,可以融入现有的教学课程。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将安全知识融入相关章节,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加入法律知识,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加入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在实验课程中加入实验室安全知识,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加入应急演练,在计算机课程中加入网络安全和防欺诈知识。
2.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学生最关心的网络方式,如开通微博、QQ群等、微信公众订阅号建立了“安全部门、学生办公室、学校、班级、学生”五位一体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了安全信息的双向交流。结合时事热点、学校安全动态、师生关注的安全话题等,进行舆论指导。制作或引入MOOOOOC课程,配合适当的学分,通过在线独立学习,提交家庭作业,结合线下技能操作和演练,达到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保卫干部、校警队员、学生联防队的群防群治作用。一是保卫干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防止违法犯罪活动、处理矛盾纠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保卫干部要教育警示观念,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详细了解情况,结合案件给予警示教育。除了做好日常值班准备,协助查办案件外,第二校警队员最重要的是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宣传教育,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安全知识,特别是在值班准备和大型活动安全工作中,要做好知识讲解和安全操作示范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联防队的朋友教育作用。学生联防队员来自学生,生活在学生群体中。目前,简单的宣传效果有限,通过学生之间的宣传和影响,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