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继承北京民歌的社会教育方式

时间:2024-04-13 22:1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京族民歌作为京族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然而,在社会化浪潮的冲击下,京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些承载着京族数千年历史记忆和智慧的优秀文化资源面临着传承困境,保护京族民歌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继承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以东兴京三岛为主⑽淄贰⑸以牡热村为主要田野点,对该地区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进行了有效的田野调查,探索了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方式,分析了京族民歌在当地历史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承。
 
“民间歌曲是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演唱和阅读的韵文部分。[1]京族歌谣作为京族人民言情达意的工具,内容丰富,风格简约清新,生活气息浓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歌曲《十难歌》、左右扣两手空,左右扣两手空、《季节歌》、《盘问歌》、《守家规》、《一日三餐粥粥》等,体现了京族人民的日常劳动生活和家庭状况,题材广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有一首情歌《千里江山》、“月儿你还在等谁”、“哥哥想唱歌请过来”、“高山滴水”、什么样的山成双飞?、“久不见情更深”、《十言歌》、《追风筝》、“用清水浸泡禾根”、《船虽远心相连》等。,表达了北京青年男女相思相爱的感受,表达了他们对正宗感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他们对封建道德的不满和抵抗;有仪式歌曲,主要唱哈词[2]和婚礼歌曲。哈词包括德圣公、《明月》、《京族结义歌》、《千里念》、《月下谁顶灯》等,都是在哈节唱给神听的歌。婚礼歌曲如《辞行歌》、《感恩歌》、《送新娘歌》、《拜堂歌》、谢槟榔歌《谢槟榔歌》、《结义歌》等。,是婚姻过程中唱的歌。在歌声中,对京族年轻人寄予厚望,以亲密团结、勤劳孝顺振兴家族事业;有儿歌《螺儿甜》、《白鹤歌》、月亮家公《月亮家公》、《七月思》、探亲歌等,大多反映了孩子的生活、思想、爱情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看法;有民间叙事诗《琴仙》、刘平杨礼《刘平杨礼》、宋珍、陈菊花(又称宋珍歌)、《十三哥卖鬼》等。,以叙事长歌的方式讲述主人公坎坷的经历,故事坎坷动人,扣人心弦;还有海歌,比如《摇篮曲》、《问月歌》、《思乡情》、《神仙也难猜》、《海上钱银取不尽》、《海阔天空》等,体现了京族的海洋生活内容,是京族歌谣中最独特的部分,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
 
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文化在民族共同体社会群体中作为接力棒的纵向过程。作为京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族民歌在教育传承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传承机制。笔者在京族三岛的多次现场调研中发现,京族民歌的教育传承方式有很多,包括家庭教育传承、学校教育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其中,社会教育传承是该地区最典型、最有效的传承方式。
 
所谓社会教育,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机构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教育活动。”[3]通常被称为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在北京民歌的教育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继承北京民歌的社会教育主要有以下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传承
 
社会传承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传承,而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甚至可能是全民参与的传承。京族民歌是京族社区人民集体创作和发展的。它蕴含着京族社区深厚的历史记忆和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必将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京族是一个主要从事渔业生产的海洋民族。他们利用渔船和竹筏在海上工作,创造了“海歌”。“海歌”已经成为京族人在海上工作时必不可少的东西。当他们累的时候,他们总是唱几首歌来减少此时此刻的疲劳。比如《摇船曲》:
 
艄公啊!
 
你睡我摇,我睡你摇。
 
桅高帆稳定。锚重缆韧性。
 
艄公啊!
 
吃一碗怎么能饱?
 
船摇一划怎么能赶别人?
 
脚不跺马步船不快,
 
跺脚太大,怕船脱。
 
掌舵拉帆绳,
 
独自驾船又直又横,
 
为什么女孩不来帮情人?[4]
 
与此同时,民歌也是北京人日常娱乐的方式之一,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歌圩作为人们精神发泄的地方,自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歌圩,总会有很多民歌爱好者聚集在这里背诵歌曲。
 
可见,京族民歌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为京族民间文学提供了传承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