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心即理”理论教育原则的参考价值

时间:2024-04-25 2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王阳明作为第一圣人,是后世思想教育的灵魂。到目前为止,他的哲学理论对教育界仍然起着重要的启发作用。王阳明的哲学结合了儒家经典理论、陆九元心理学等理论,强调用心说话,然后用良心放心。它所指的“心”是一切的基础,是人类思想的源泉,探索心灵的源泉,即探索世界正理;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思想与行为,为塑造学生的身心培养,提高个人素质,提高个性,提供良好的教育启示;强调良心,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强调忠于内心,外表一致,对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心即理”理论教育原则的参考价值
 
王阳明的哲学理论强调“虚灵不昧,众理具,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1]。可见,“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是“心即理”思想理论的两大核心。他认为,“心”是主导人体感官活动的核心,感官体验影响“心”。这里所说的“心”可以理解为人的意识,这与客观世界有关。因此,“心外无物”不能超越人的意识。他把心本身看作是“天理”,即道德原则,所以“心外无理”超出了道德范畴,所以不存在于“心”中。
 
在王阳明的哲学理论中,“心”是“理”,是天地之路。有“心”的人可以说“理”,没有“心”的人不能说“理”。因此,“心就是理”理论也可以理解为“心主导人的感官”。因此,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认知心、道德心和美感心,使人具有理想的个性,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2]。可见,“心就是理”理论对当代教育原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鼓励学生“立常志”
 
王阳明强调:“丈夫学习,不要先于雄心壮志。”[3]可以看出,雄心壮志是学习的基础。就教育而言,从广义上讲,雄心壮志也包含着长期的人生目标。引导学生设定人生目标,即使学生找到了正确的奋斗方向。因此,学生“心外无物”,其思想和行为不断接近这一目标;然后通过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使学生“心外无理”,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对促进学生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成为“有抱负的人”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抱负,容易,难以实践。指导学生的抱负只是教育的第一步,下一步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坚定不移地朝着抱负的目标前进,这是对学生意志质量和自我肯定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坚定”,而不是“坚定”。经常改变奋斗目标,今天刚刚设定的目标,明天会改变,心不坚定,不能发挥磨练意志质量的作用,更让学生产生难以实现目标的混乱,自我约束和控制松懈,更不用说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坚定的抱负”是指导学生通过思想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达到“心理”的境界。
 
(二)教育要“一视同仁”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是尧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贤”。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本性。所谓“本性”,就是“本性”和“天理”,即“心就是理”理论。这里所说的“性”就是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激发学生的“善”,主要承认人性的“善”本体,即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探索内心的善,增强信心,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因此,教育应该“平等对待”,以探索人性为目标。
 
所谓的“平等对待”不仅是来自不同家庭和成长过程的学生的一种“平等心”。正如上面所说,学生在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很难确保他们不会动摇。或一段时间,或误入歧途,但不能判断学生的性格,更不能区分原因,只是根据学生的外表带来各种“帽子”。教育应该“平等对待”,不仅要从长远来看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要把激发学生的“善良”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3)认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平等对待”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学生的“平等心”,但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王阳明“心就是理性”的哲学理论强调:“身体的主人是心,心就是意义,意义本身就是知识,意义就是事物。”[4]王阳明强调的“意义”,即概念和概念,是由学生的心发出的。可以看出,他更强调学生对客观世界的个人感知。不同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的“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的境界。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指“小组学习”、“社会实践”等教学方法,而是尊重学生的心灵和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优势的平台,注重突出人群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空间。此外,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本性,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心理”的教育领域。
 
(4)勤于启发,以疏为导
 
在当代教育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创新教育和人文教育。”[5]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但思想观念可以使人善良,使人生走向正确的港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心即理”是指强调“心”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可见,教育者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一是启发,二是引导。
 
启发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把激励学生的个性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但对心理咨询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例如,上述例子,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偏离了学习目标,甚至做了一些“坏事”,老师是否进行了心理咨询,是否引导这些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将对这些学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