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农村教育面临着离农与为农的两难选择
时间:2024-05-08 23: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陷入困境,农村教育面临着离农与为农的两难选择(1992年―2002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提出户籍与粮食供应脱钩,我国社会人口流动规模较大。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农村社会更加开放。而且,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企业发展高潮下降,农村人口不会像20世纪80年代那样采用“离土不离乡,入厂不入城”的农村内部就地转移方式,而是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运动。如图1所示。1990年以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日益扩大。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加速,使得农村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也使得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农村教育的方式不再有效。这首先体现在曾经火爆的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困境。
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不再希望进入农村职业中学,而是在当地工作。他们倾向于选择进入普通中学或更直接地出去工作。”在职业高中学习几年,花费数千元。毕业后,他们既不能上学,也不能找工作。最好早点出去工作,赚几美元。”[6]
据统计,1993年,全国农村职业学校招生比去年减少7.8%,1994年职业高中农业专业招生比1992年减少38.3%,绝对减少近10万。四川省某县有4所农村职业中学。1990年,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超过400人,而1994年,3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减少到150人左右。招生情况一年比一年差。1993年,3所学校招收43人、41人和37人。1994年,情况更加糟糕。4所农村职业中学只招收32人、31人、29人和17人[7]。可见,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开始衰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这也是山西前元庄教育实验衰落的原因。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挫败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带来了其他教育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农民工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1994年,“留守儿童”的概念出现在报纸上。作者发表了一篇题为“留守儿童”的短文,呼吁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隐藏的“人类问题”。关注他们的教育是儿童工作的一个新课题[8]。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教育出现了困难。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三教统筹”、“普职结合”等思维和方式来促进,必须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