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体现

时间:2024-05-17 23:2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常规教育是指幼儿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安排和行为准则,是儿童从家庭适应社会集体阶段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日常教育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儿童日常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改革中儿童发展的内容出发,提出了儿童日常教育的创新措施。
 
1、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体现
 
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前教育目标回归儿童自身,坚持以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观,注重知识技能与儿童情感态度培养的融合。
 
1.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虽然孩子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孩子是有发展潜力的个体。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引导他们追求个性和创造力,从小就树立创造力。在培养孩子的实践技能方面,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通过造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
 
儿童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艺术表达来提高儿童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来感知事物。在教学中,他们经常创造更大的条件来触摸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景,通过艺术作品感受不同颜色的艺术表达,逐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儿童常规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1.常规教育内容的构建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
 
儿童日常教育内容的构建往往由教育工作者决定,但各种因素往往导致教育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意图,而是导致儿童的不情愿。例如,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儿童没有完美的思维能力。在日常教育中,只要主要服从教师的管理,长期以来,儿童的日常行为就会失去发自内心的个性特征,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
 
2.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
 
受传统儿童常规教育的影响,许多教育者经常在儿童常规教育中教孩子说“不听老师的话不是好孩子”、“坐在椅子上不要四处走动”,因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只从“好”和“坏”两个角度来评价孩子。因此,传统教育的内容也相对僵化,旨在让孩子成为老师唯命是从的人,抹去孩子的光环。
 
3.常规教育方法单一
 
儿童常规教育方法应多样化,全面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常用的日常教育方法是让儿童玩游戏,首先解释游戏规则,提醒注意事项,违反规则表演节目或故事。这种传统游戏的特点不利于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也忽视了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