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隐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困境

时间:2024-06-27 01:0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隐性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的困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隐性教育的方法在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从隐性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指导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1)迫切需要加强育人协力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隐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行为指导工作中。然而,由于隐性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实践不仅可以存在于课堂或学校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而且应广泛分布在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无论是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载体创新还是平台的建设,都不能由高校或教育工作者独立完成,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横向涉及社会、家庭、高校,甚至学生自身的合作,垂直涉及大学、中学、小学等不同教育阶段的结合。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线行为指导中的教育合作尚未形成,各行各业的人和大学都有不同的关注,远未达到共同管理和人人参与的程度。
 
(2)实效性问题更为突出
 
有效性是衡量大学生网络行为指导成败的实践标准。然而,从隐性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行为指导的有效性仍然相对突出。例如,隐性教育强调“平等对话,共同参与”,但在实践中,指导工作通常仍以说教、传播等形式存在,忽视其主体性,影响指导效果;隐性教育强调事先教育,注重通过长期影响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但在实践中一般缺乏足够的预测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能力,但在学生出现网络失范行为后,通过短、快速措施消除影响,停留在“头痛、脚痛”的被动状态,效果难以长期;隐性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无声地植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但在实践中,网络行为指导的方式和媒体仍然陈旧和稀缺。例如,重视线下指导而不是在线指导,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地位,无法及时跟上大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的更新和发展。这些问题的结果是,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难以入脑入心,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教育者素养有待提高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区别不在于教育的目标、使命和内容,而在于教育的形式。一般来说,教育者在显性教育中“直接”影响学生,而隐性教育则“间接”影响学生。两者的区别就像白天走路和黑暗走路。因此,隐性教育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隐性教育要求教育者考虑到教育者和实践者的多重身份,但在实践中,一些教育者通常会展望未来,甚至角色冲突,导致指导工作偏离。例如,在网络讨论中,一些教育者只把自己当作参与者而不是教育者,只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实施其他指导策略。虽然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缺乏引导机制,他们可能无法得到更多的认可,结果也不明显;在利用推广工作进行网络行为引导时,由于不了解新闻业务,缺乏文学修养,很难拿出具有思想内涵的宣传作品。读者对阅读不感兴趣,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因此,如果教育者的素养不能满足隐性教育的需要,就必须使隐性教育徒有方式,缺乏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