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2025-04-05 10:4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必须具备的感觉之一。良好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轻松解决阅读理解问题。小学是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积累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语法规则指导,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1.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语感作为教学的本质和核心。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但在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分析和机械训练。新课程改革重视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方法的转变,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重新注重学生整体感知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继承传统教学良好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单词、单词、句子和内容包含了材料所承载的文化因素。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理解,学生的语感会逐渐形成。语文教学方法的转变主要强调学生主体的阅读和思考。学生语感的形成是对语言材料的细致品味和深刻体验。加强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感知能力的形成,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2.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阅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信息时代,阅读是一种生存方式,构建学习社会就是构建“阅读社会”。在现代社会,阅读应该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应该更加突出,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将确立。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在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语感”,在总体目标中要求“积累丰富,形成良好的语感”,导向非常明确。“语感”并不神秘,主要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语言敏锐的感知、判断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语感的形成注重“感”,必须有丰富的积累。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要求~六年级总共约150万字。2000年,小学大纲推荐了80首古诗。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古今优秀诗歌的背诵要求翻了一番,达到160篇(段),这表明课程标准更注重通过阅读和积累来培养语感。当然,背诵要以大致理解内容为基础,强调“悟”,反对死记硬背。学生语感不断增强,自我阅读x的能力也会提高,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加强小学生语感培养,体现了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能力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是指能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护和促进学生学习,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主要技能。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必备技能。新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要合理定位“文本”,其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以文本为基础”超越文本?统一“回归文本”。其中:以文本为基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超越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回归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这反映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使学生受到情感影响,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有效策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感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和其他学科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从教材和学生发展的角度研究学生语感的培养,就能逐步摆脱小学语感教学中的误区,顺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实施正确的思想教育,开展积极的语文美育,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