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学阶段实施合理教育惩罚的建议
时间:2025-04-21 23:1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在小学阶段,合理惩罚实施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与以幼儿游戏为主的生活内容不同,小学生面临着学习和秩序造成的各种约束。从小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就开始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有的做事马虎。通过合理的教育惩罚,从低年级开始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建立适应小学生活的行为准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人们道德素质的最佳时期。小偷小摸、撒谎、攻击等行为是小学生常见的道德素质问题,常见于小学高年级和低年级。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前道德水平,自我中心主义意识强。必要时,教师需要采取合理的惩罚方式,使其建立初步的道德是非观;对于有明确是非观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惩罚,重新树立道德法律观念,避免学生误入歧途。
二、在小学阶段,实施合理教育惩罚的建议
(1)差别对待
1.年龄差异:小学六年制意味着小学生在道德观念、纪律观念、行为规范程度等方面有不同的基础。因此,惩罚方法也因年级而异。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大多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纪律观念差。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基本上可以从传统习俗和伦理上考虑纪律问题。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惩罚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2.学生差异:小学生有成绩差异、性格差异、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小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和惩罚方式。把握学生差异的客观因素,避免不合理惩罚造成的悲剧。
3.避免过度惩罚: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你不找他的错,你不惩罚他,你不强迫他。为什么他不像告诉他的朋友那样天真地告诉你他所做的一切呢?他不能认为向你承认比向他的伴侣承认更危险。”频繁的头#?会使学生因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拒绝与老师真诚沟通,影响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过多的惩罚会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正处于从小一到小三的上升期,从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这是上升期的主要发展期。同时,小学低年级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在孩子进入小学的初始阶段和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期,过多的惩罚意味着老师对孩子的否定不仅会导致孩子被同龄人疏远,还会成为自己定位的“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