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

时间:2024-02-13 23:3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学校教育应该承担实施人文教育、展示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质的责任。
 
二、探讨人文素养的本质和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和文化精神,重视人的价值观、需求、个性和发展。其本质在于一种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通常包括艺术精神、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一般来说,它追求生活和社会的美丽境界,尊重人们的感性和情感,注重人们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多样性,思想自由和人格解放是其独特的象征。
 
对于社会个体来说,他们是否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最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讲,这是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三、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密切相关的主要原因是: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同时,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往往能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一定形式的发散思维,逐渐学会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理解、思考,最终成功解决一些问题。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片面的理解和偏见。例如,教师单方面追求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叙述,忽视学生心理、思维和人格发展的需要,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过于注重概念化、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知识中更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人类在创造知识和文化过程中注入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注重一些知识原理和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理性思维、情感理解和个人成就感;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方法单一、手段陈旧、追求规范,极大地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忽视了学生探索真理、辨别是非、感受荣辱的精神需求。上述现象大大削弱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四、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战略分析
 
虽然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但仅仅通过纯粹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但需要通过多环节的综合努力来实现。
 
1.实施三维目标,促进人文素养教育
 
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综合体。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体,忽视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没有真正实现三维目标,这也是制约哲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主要取决于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驱。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要塑造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树立教育的人文精神。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认识到只有树立人文精神的新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教育体系的创新、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使教师更好地理解、理解、接受和实施新课程,进一步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在现代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不再是僵化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而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是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统一体系,我们不能孤立三者之间的关系,将知识分为三个目标,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忽视过程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忘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尤其体现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落实上。因此,教育教学活动要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优先考虑每节课的备课,探索有效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造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科书本身是情感的,知识是在情境中产生的,但也镶嵌在情境中。“情境”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个词,所有的知识都产生在情境中,最终应用到情境中,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理解。通过创造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五、结语
 
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现在,只有20多年。相比之下,学校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提出较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无论是教育教学的领导层面,还是一线教师,都要转变意识,即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付诸实践,最终取得更好的效果。